醫生挑戰戒煙?9月19日,澎湃新聞從江蘇省腫瘤醫院獲悉,該醫院啟動了一場戒煙比賽,為幫助煙民戒煙樹標桿。首期比賽在院內進行,報名參加的挑戰者都是醫院的員工,其中有一半是醫生。
醫院將對參賽者進行全過程管理,從心理、藥物等方面幫助戒煙,半年后進行效果評估,戒煙成功的參賽者還將獲得2000元的獎勵。
醫生帶頭挑戰戒煙
目前該活動還處于報名階段,已有十余人報名,活動預計在10月份正式開始。
全國很多醫院都設置了戒煙門診。“真正來門診咨詢,并且接受專業戒煙介入幫助的人,在吸煙人群中仍然占很小的比例。”江蘇省腫瘤醫院戒煙門診主任醫師李晟告訴澎湃新聞。
戒煙比賽為什么會從醫院內部開始?李晟表示,有部分患者看到過醫生也吸煙,會下意識地覺得吸煙是無害的,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所以,我們這次比賽先選擇在醫院內部開啟,讓醫務人員帶頭戒煙,樹立戒煙的典范。”
研究表明,煙草燃燒的煙霧中有近70種致癌物,包括亞硝胺、甲醛、苯乙烯等,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煙草煙霧中的有害顆粒物直徑更小,僅有0.1-0.4微米,吸入肺部后肺泡過濾不了,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吸煙和吸二手煙會導致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外,還會影響男性生育力以及導致女性不孕等,吸煙的害處極為嚴重。
如何幫助參賽者戒煙?李晟說,將借助心理疏導和藥物介入等方式,比如,向參賽者科普煙草對人體的危害,戒煙的好處。在戒煙之前,醫院將對參賽者進行相關項目的身體檢查,比如肺功能、血壓、血糖等,“許多煙民平時感覺身體素質良好,檢查后發現身體可能出現多個異樣指標,這將給參賽者提供一定的戒煙動力。”李晟說。
從藥物介入的經驗來看,利用尼古丁的受體阻斷劑,使得煙民再次吸煙時,不會產生吸煙的快感,借此幫助煙民更高效地戒煙。“合理的藥物介入能夠讓吸煙者成功戒煙的幾率達到60%,并且不會產生‘斷癮式’痛苦的感覺,如果僅靠自己的毅力去戒煙,成功率可能僅有5%。”李晟向澎湃新聞介紹。
據介紹,戒煙大賽的“評審團隊”每個月都將對參賽者進行隨訪,并設置一定的打卡機制,讓參賽者每天在群里進行“戒煙”打卡,互相鼓勵和監督。醫院也將不定期會對參賽者的唾液、尿液、煙草代謝物進行檢測,判斷是否已經真正停止吸煙。經過半年監測,參賽者如果堅持沒有吸煙,基本就算戒煙成功。
戒煙難幾許?
煙民在戒煙過程往往會面臨很多“誘惑”,比如社交場合中面對他人表示友好的“分享煙草”行為,或者是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寄托于煙草尋求“解壓快感”。在此次參賽人員中,有不少人都有失敗的戒煙經歷。有位參賽者表示,以前戒煙最長時間堅持了一年,后來認為自己偶爾吸兩根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一根、兩根、三根之后,又回到了最初甚至更嚴重的“煙癮模式”。其實,從生理角度來看,戒煙者經過一段時間的遠離煙草,身體可能已經不需要煙草了,但是在多次被誘惑下的“偶然吸煙”,反而會加速戒煙者復吸,甚至比以前對煙草的依賴還要強烈。
江蘇省腫瘤醫院戒煙門診主任醫師李晟
李晟說,吸煙的人之所以對煙草產生依賴,是因為大腦有尼古丁的受體,吸煙后尼古丁最快7秒就能到達大腦,隨后會分泌出多巴胺,此時大腦就會產生所謂的吸煙后的“快感”,這種感覺會深深地埋藏在吸煙者的大腦里。有煙癮的人如果不吸煙,就會覺得“難受”。不過,人體長時間不吸煙之后,大腦中的尼古丁受體就會萎縮,并沒有消失,如果在戒煙的過程中再次“復吸”,尼古丁受體會再度激發出來,陷入“戒煙—復吸—戒煙”的惡性循環中。
研究表明,戒煙的長期益處是明顯的,停止吸煙20分鐘內,心率就會下降,血壓也會輕微降低;停止吸煙24小時后,殘留的一氧化碳將從肺部排出,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同時尼古丁導致的不良反應會慢慢消失;戒煙3個月,肺功能明顯改善,咳嗽、鼻竇充血和呼吸急促減輕;戒煙1年,冠心病的發病風險降至50%;戒煙5年,中風的發病風險恢復到不吸煙的水平。
此前,北京、上海、云南等地都曾舉辦過大規模的戒煙大賽。今年5月28日,報名參加石家莊戒煙大賽的人數更是三天內達到1219人。目前,江蘇省人民醫院、鼓樓醫院、中大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等多家醫院已經聯合成立了戒煙門診聯盟。李晟表示,期待未來戒煙門診的醫生,能夠團結組織在一起,在更大范圍內開展戒煙大賽,覆蓋更多的人群,幫助難戒煙的人順利戒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