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控煙工作組舉辦的 “環境保護協同控煙,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與健康共贏”討論會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 會議邀請控煙、環保、法律、教育、健康等領域的相關專家,以及生態環境部、國家衛健委、中國疾控中心等部門領導以及媒體代表共同參加,就控煙工作從“大健康”到“大環境”的拓展及必要性展開探討交流。
現將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研究員靳雪征的發言內容整理分享如下:
非常高興來參加本次討論會,也感謝主辦方(中國綠發會控煙工作組)搭建了一個特別難得的現場交流的平臺。本次會議召開,也體現了無論是煙草控制,還是健康治理,乃至生態文明建設,其實都需要建立多方共治的??良好格局。
??我來自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我們中心在控煙領域主要承擔政策研究和宣傳倡導。??那么,從政策研究這方面來看,特別是從政策擴散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咱們國家的??公共政策整體都呈現出持續??性和漸進性的特征。在特定的持續漸進發展的過程中,它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之前也有學者在研究成果中做出說明。
??剛才很多專家也提到控煙宣傳的問題,在里面就涉及到社會輿論的因素,??對于控煙政策的推動起到了一個積極作用。??有專家也在相關研究中指出,比如說在控煙相關領域專業的新聞報道,每增加一篇,??城市方面出臺全面無煙政策的可能性就會增加0.2%。這里面也??就能夠反映出我們的宣傳工作對于推動政策制定的積極影響的作用。
??在宣傳方面,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自2008年開始每年開展中國煙草控制大眾傳播活動,對于媒體的控煙報道作品?進行監測和評選。??根據我們的監測,大家也可以看到,媒體關于控煙報道一直處于波動的過程中,這中間也存在議題固化的??影響。在跟媒體交流的時候,我們也發現這些問題,媒體之前報道的一些主流的控煙話題,公眾已經出現了閱讀疲勞。主要原因在這些話題里面缺乏新的視角和新的創意。今天會議的議題“環保協同控煙”就很好的將控煙和生態文明建設聯合起來,這也為我們的控煙宣傳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視角。
2022年世界無煙日主題是“煙草威脅環境”,從去年5月初到6月的監測數據中可以看出,與主題相關的??控煙信息超過17萬條,比2021年數據量提高了近85%,這是一個特別好的現象。但是??因為今天的會議是建設性的會議,所以也不能只說好的方面,也說一些不足。在這個數據背后,其實從它的首發量上來以后,??同樣帶來了一個問題,??它的轉載量基本上沒有過百的??文章。這反映了什么樣的問題?可能我們的學者,我們的專家對讓這樣的話題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一話題??跟老百姓之間現在還有相對的鴻溝和距離,這也是為什么老百姓沒有產生共鳴或者共情的一個原因。?
?生態建設的話題目前對于老百姓來說,比如說煙草威脅環境,對于我們老百姓來說,離他們的實際感知稍微有一點遠。??剛才也提到,這種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無論是我們的煙草控制、健康治理,乃至生態文明建設,其實都是??為了老百姓,最后也必須要依靠老百姓來支持和推動。包括像北京、秦皇島等很多城市的立法之所以能夠做的??有聲有色,能夠很好的落地,能夠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持,這里面很大的因素也是人民群眾的力量被發動起來了。??
如果要達到我們所說的??共治的目的,我們要在這之前實現兩個層次,一個就是共識,另外一個就是共情。?? 關于共識,剛才很多專家也提到,是基于科學證據為基礎的,特別是基于中國自己的科學數據作為基礎,通過傳播的方式提升老百姓的自我感知度,進而促成老百姓行為的改變。??我們都知道煙草危害很大,但??同樣讓這件事跟老百姓產生緊密關聯,我們不能用國際數據,??國際數據只可以做輔助,一定要有中國自己的數據,以我們自己的研究做支撐。??這也需要在座的各位老師們的積極努力和積極貢獻,拿出我們自己的科學研究據來為控煙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科學依據。
??另外一方面就是共情。剛剛中國綠發會控煙工作組也講了在共情上面的一些探索和努力,其實就是把看似很高大上,看似很專業的一些話題放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無論是志愿者活動還是其他方式,都可以深入到老百姓具體的生活路線之中。未來,也可以通過?好的案例和故事的傳播,去發掘領域內更多可以產生共情的話題來進行宣傳和報道。通過科學數據研究和案例分享兩方面工作的相輔相成,先達成共識,再建立共情,最后一定可以實現共治。
因為我們也從事媒體宣傳倡導工作,關于煙草控制公共宣傳的開展,公眾的認知和社會文化,對于未來的控煙政策的發展將起到基石的作用。我們也非常愿意??將優質的研究成果,優秀的案例故事,通過合力將它們傳播出去,????擴大整個控煙宣傳的最大公約數,實現在控煙領域我們所共同期待的目標,謝謝大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