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在云南省宣威市格宜鎮的育苗大棚里,圓圓的梅隴蜜瓜陸續進入成熟采摘期。黃澄澄的瓜子個頭飽滿,高掛藤蔓,香甜誘人。村民手執籃子,穿梭其間,豐收的喜悅溢滿果園。
該瓜果園屬于宣威市宜興烤煙專業合作社,當地的村民大都入了社,一年四季都在合作社打工,還可以照管家務,管管老人和孩子。該在合作社的帶領下種植有梅隴蜜瓜、食用番茄、草莓、茄子、辣椒、蓮花白、豌豆等,共計2500余畝。合作社社長張磊告訴筆者,“自2021年以來,宜興合作社在上級引領下,開始建設多元種植助農增收綜合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現在,該綜合體已初具規模,可帶動附近煙區的群眾繼續增收致富。”
格宜煙站的站長介紹,該合作社在綜合體建設中始終圍繞群眾增收致富主題,一邊加緊建設步伐,一邊跑路引進新的增收致富經濟作物,帶領社員進行科學種植,還從外地請來專家給群眾作培訓,教他們學種植。前段時間成熟的蔬菜已經采收出售了,據說經濟效益還是很不粗破的。種植這一批瓜果以來,今年是他們第一年種植,掛果率和成熟度,現在看起來都不錯的,味道也可以,已有人來合作社買回去吃過了。目前,宜興合作社還借助秋收的莊稼余肥種植了有200余畝白菜,再過半個多月就可以進入采收銷售了。屆時,社員們又會得到一筆可觀的收入。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瓜,還是第一次看到過,剛才吃兩塊瓜,真的非常好吃,很甜的!”社員張家中說。一旁的另一個社員插話說:“今年,合作社才開始種,技術和經驗可能還欠點火候,掛果要少點,產量還不算高。等二一年技術高了,經驗足了,種的瓜肯定比現在的好,產量和品質一定會提高很多,呵呵!”
張磊還說;”通過不斷摸索,向書本學習,借鑒先進技術,將先進的科技應用到合作社的田間地頭,我們種植的梅隴蜜瓜肯定會越來產量越高,品質會越來越好。只要種的好,預計畝產梅隴蜜瓜會有3萬多元的收入。只要村民滿意,我這個社長也算當得有意義。張磊表示,此前所采摘的瓜果和蔬菜,他們通過附近“朋友圈”進行推廣銷售,以及現場采摘等銷路,加上格宜鎮一些單位食堂用量,已經賣出了40多萬元的果子,如果加上遠銷的就更多了。
瓜果蔬菜園效益好,得到實惠的不僅僅是社長,還有所有社員,而對于在合作社長期務工的村民而言,也是一個好消息。種植瓜果蔬菜的土地是通過當地農戶流轉的,因此他們每年都有紅利。除此之外,瓜果蔬菜園里長期有幾十個村民務工,忙的時候一天有將近100多人干活。套袋、疏果、施肥、鋤草、噴灑藥物、采摘、包裝……一年四季,當地村民也都能夠在家門口務工。
村民王梅粉,今年43歲,因小兒子還年幼,她長期在家照顧兒子上學。但考慮到丈夫一個外出打工養家壓力大,她堅持到合作社務工,分擔家庭壓力。“平時80元一天,合作社忙的時候,一個月還是有接近2000多元的收入。”這樣一來,王梅粉不僅可以照顧孩子,還能在家門口掙錢,日子越過越甜美。
像王梅粉這樣的畢竟是少數,是最先被帶動起來的困難戶。要想把事業做大做強,使更多的人、更多的困難戶參與進來、發展起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張磊深深地認識到,有了好產業,還要能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特別是讓貧困戶廣泛參與,還要做很多工作。一些增收項目有一定資金、技術門檻,而老人、婦女等群體一開始并不具備相應條件。有的項目或生產周期長,或市場前景不明朗,部分群眾害怕承擔風險責任……如何化解群眾的顧慮,就成了合作社工作努力的方向。對此,張磊說:“我們計劃把工作做細做實,帶領入社的社員把準村民需求,精準對接,解決他們關心的資金幫扶、種植技術、市場銷售等難題,激發群眾積極參與發展、共同致富的主動性,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據了解,宜興合作社在持續推進綜合體建設發展多元產業壯大的同時,更加注重改善生產生態環境,將積極參與治理面源污染,增加種植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生長,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通過加大創新力度盤活當地土地增收資源,多元化發展種植產業,持續做好加工業,計劃引進并帶領群眾開展養殖業,扎實做好單元經濟擴面提質,將合作社打造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靠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