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保山市施甸縣通過發展多元種植,構建“烤煙+豌豆”“烤煙+蠶豆”“烤煙+油菜”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致力于農戶增收致富。
仁和鎮菠蘿登村是施甸縣烤煙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村振興、助力農民穩定增收的一個典型。
菠蘿登村曾經是一個深度貧困村,近幾年,菠蘿登村依托“煙葉+豌豆”的多元化生產模式,摘掉了“窮帽子”,鼓起了“錢袋子”。
“我種了20畝烤煙,收入差不多9萬元錢,除掉成本還有5-6萬的凈收入。另外在烤煙地里套種豌豆,一茬下來也有4-5萬的收入。”說話的人叫段永明,是菠蘿登村寺等小組的農戶。
今年42歲的段永明幾年前還是貧困戶,因為家里有年邁的老母親和兩個讀著書的小孩需要照顧,段永明放棄了外出打工,僅靠種玉米收入微薄。在施甸縣煙草專賣局技術人員的指導和幫扶下,他開始種植烤煙,收完烤煙后,再種上青豌豆。
在段永明剛采收后的烤煙地里,一株株煙桿整齊挺立,地面上豌豆已發出了嫩芽。段永明說:“在煙地里非常適合種青豌豆,種煙剩余的養分夠豌豆生長的需要,基本不用再施什么肥料,留下的煙桿做豆架,不用再買豆架,省工省成本。這幾年收完烤煙,我家都種上青豌豆。”
在煙田中多元化種植是施甸縣煙草專賣局為助農增收開發的一項種植技術。拿煙后套種豌豆來說,既可以提早豌豆種植節令、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復種指數,又節約成本,充分利用了煙地的剩余肥力,促進豌豆生長。
段永明夫妻依靠“烤煙+豌豆”,摘掉了“貧困帽子”,現在還蓋起了小洋樓。
“雖然辛苦一點,但收效也比較明顯,不但過日子不成問題,還能走上致富路。”段永明說。
“菠蘿登村是仁和鎮的種煙大村,今年村里種植烤煙1730畝,煙農收入達到了792.6萬元,烤煙采收后套種豌豆,還能增加約600萬元收入,既提高了土地復種指數,降低了農民的種植成本、增加了收入,又解決了煙后作物與烤煙移栽節令相爭的矛盾。”菠蘿登村黨支部書記、主任李華國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