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是金,管是銀,烘烤是個聚寶盆。”對煙農來說,能否收獲期待中的滿目金黃,打開烤房才能見分曉。
近年來,山東濰坊諸城市局(分公司)通過利用物聯網技術、推廣新型烤房、培養專業烘烤師等手段,運用“加減乘除”精準把控煙葉烘烤質量,讓烤房成了煙農的“聚寶盆”。
加法——提質增效
回憶過去的烘烤季,賈悅鎮馮家楊柳村煙農馮金來忍不住搖頭:“以前白天黑夜都得盯著,溫度低了加煤,濕度高了通風,稍微晚一兩個小時,整爐煙葉就烤壞了。”
5畝煙田,曾是馮金來一家的全部指望。中秋節能不能喝頓豐收酒,大年三十孩子們能不能穿上新衣裳,全看這一年煙葉的烘烤質量。為了方便,他在自家煙田旁修了土烤房。烘烤季一到,全家就搬去烤房邊的小棚子里住。
“煙葉烤青或者掛灰多少能賣點錢,但土烤房溫度忽高忽低,很容易起火。一旦起火,什么都沒了。”馮金來說,提心吊膽,加上不能好好休息,過去的烘烤季,人總會瘦上一圈。
讓這段經歷成為過去的,是新系統的應用。“用上新系統,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年紀大烤不了煙葉了。”馮金來告訴記者,今年他不僅自己種了5畝煙葉,還受聘成為孟友煙農專業合作社的烘烤師。
馮金來口中的新系統,是今年諸城市局(分公司)著力建設的基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技術的精準烘烤管控系統。
具有較高智能化水平的精準烘烤管控系統,能夠按設定好的烘烤參數自動執行,并可以在移動終端對煙葉烘烤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讓原本繁雜的煙葉烘烤監管工作變得更加簡單可控。
前期,烘烤師根據煙葉品種、部位、成熟度等情況設定相應的烘烤曲線,系統會根據曲線自動調節烤房內部環境。烘烤師通過手機客戶端就可以隨時隨地查看權限范圍內的烤房分布、狀態及當前的溫濕度等情況。一旦出現異常,系統會自動報警,向烘烤師、司爐員發送信息,提醒他們在第一時間發現并處理問題。
今年的烘烤季開始前,諸城市局(分公司)已為轄區內近2200座烤房安裝了這一系統,覆蓋面積4.4萬畝,實現了烘烤的遠程信息化管理。
物聯網技術的加持,讓煙葉烘烤更為精準、可控。如今,只需一部手機,馮金來就可以實時監測烤房內部情況。不僅“夜里能睡整覺,白天能端穩茶缸子”,烘烤質量也有了很大提升,烘烤季變成了踏實可靠的收獲季。
減法——節能降本
技術的進步,在提高煙葉品質和烘烤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烘烤環節的管理成本、人力成本。
9月28日,賈悅鎮鄭家坡烘烤工場里,洛莊煙站烘烤主管張成雙正在查看今年最后三爐煙葉的成色,準備為下一次烘烤師培訓課程積累素材。
鄭家坡烘烤工場擁有各式烤房68座,張成雙負責的卻不止這一個烘烤工場。高峰時期,他每天要監管的烤房超過500座。
“雖然不能時時都在,但卻能達到時時都在的效果。”張成雙說,這一切都有賴于精準烘烤管控系統的使用。
“自動加煤、自動加濕,機器完成了過去需要人力參與的環節,我只需要培訓好烘烤師,教會他們使用系統、根據經驗處理突發狀況就可以。”張成雙說。以鄭家坡烘烤工場為例,68座烤房只配備了一名烘烤師和5名輔助工人,6個人組成的烘烤專業隊即可滿足周邊1200畝煙田的烘烤需求。
新式烤房的投入使用,也為減少用工提供了助力。
早在兩年前,箱式烘烤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已經納入諸城市局(分公司)工作日程。經過兩年的探索,如今已日臻成熟,鄭家坡烘烤工場有超過一半的烤房使用的都是箱式烘烤技術。
與掛竿烘烤相比,箱式烘烤不僅可以省掉編煙、掛煙工序,實現機械化裝爐,具有明顯的減工降本優勢,而且烤后煙葉的香氣質、香氣量均有所提高,雜氣、刺激性則有所降低,非煙物質也大大減少。
減法,還體現在節能減排上。
針對傳統烤房煙塵和污染物排放偏高等問題,諸城市局(分公司)通過研發環保節能裝置,改進送風供氧方式,提升了燃料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了二氧化硫等污染氣體的排放。不僅如此,一大批熱泵烤房、熱輻射碳晶烤房、生物質顆粒烤房的投入使用,也為綠色環保貢獻了力量。
乘法——聯動賦能
如果說烤房是“聚寶盆”,那么烘烤師們則是掌握著“點金之術”的“煉金師”。烘烤師、煙葉、設備三者有效聯動,才能充分發揮乘數效應,實現生產效益的最大化。
9月28日,又是一整天的雨,烘烤師白緒海一邊翻看著一周天氣預報,一邊盤算著是否向烘烤主管申請微調烤房的溫濕度曲線。
進入9月,采收的煙葉常常掛著一層水。“生長期降水和采收期降水,同樣會導致煙葉含水量的升高,但一個在內一個在外,相應的烘烤曲線也是不同的。”白緒海說。
白緒海知道,七八月煙葉臨近成熟期,今年沒怎么下雨。因此,他分析后得出結論:煙葉水分含量高,是采收期降雨帶來的表象。
這一結論的得出,得益于白緒海延長的工作線。“把原本局限于烤房內部的烘烤工作延伸出去,從大田期就密切關注煙葉生長,才能在烘烤環節更好地把握煙葉特性。”白緒海說。
今年以來,濰坊市局(公司)建立了以烘烤師為主導的種采烤分一體化管理模式,在全市范圍內選聘了380名專業烘烤師。和以往短期作業的烘烤師不同,這380名烘烤師從煙苗移栽就開展工作,深度參與施肥、植保、采收、烘烤、初分加工等煙葉生產全環節,對所轄范圍內煙葉的種、采、烤、分進行統籌管理。
經過層層選拔,白緒海憑借多年的種煙、烤煙經驗成為其中一員。
“把烘烤師的工作前移,可以從各個生產環節把控煙葉質量,這不僅能夠確保煙葉生產的均質化,也能為煙農提供更好的服務。”白緒海說。
除法——革故推新
在時家疃村煙農時延東的家里,新舊烤房比肩站立,相隔不足一米。中間的小路,時延東走了25年,從傳統走向現代,從過去走向未來。
25年前,時延東在自家院落里親手建起全村第一座土烤房。磚土結構的小烤房陪伴時延東走過近二十載。憑著勤快、心細,在小烤房里,時延東練出了讓鄰里鄉親都羨慕的烤煙好手藝。每到烘烤季,總會有人前來拜師學藝。
直到6年前,情況發生了改變。
煙草公司為村里修建了一批新式密集烤房。村里大部分種煙戶,特別是年輕人,都轉身“投靠”了新烤房。
起初,時延東心里存疑,后來在煙技員的勸說下,他帶著疑慮嘗試使用了一次新烤房。這一試,讓時延東不得不豎起了大拇指:“新烤房效率高,而且溫濕度調節起來更容易,不會忽高忽低,烤出來的煙葉質量更好。”
此后,時延東停用了小烤房。由于設備的升級帶動了烘烤效能的提升,時延東的種煙面積也從5畝逐漸增加到了50畝。去年,他又申請了專項補貼,在小烤房一側建起了新式烤房,今年又在煙草公司的幫助下為烤房增設了精準烘烤管控系統。
小烤房沒有拆,時延東說那是紀念,也是提醒。“小烤房在這兒,提醒我種煙不能只低頭看煙田,還得抬頭看看有什么新技術、新變革。不能光信自己的經驗,得不斷地學習。”時延東說。
無論是烤房之變,還是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農機之變、肥料之變、技術之變,背后都是不斷變革的行業與時代。在這條以變革驅動創新發展、優化煙農服務的道路上,諸城市局(分公司)還將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