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春季氣溫較低和夏秋自然災害等因素綜合影響,河南洛陽煙區的煙葉成熟季來得比往年略晚一些。到了11月,烤煙、運煙、售煙——不少鄉村仍可見到煙農忙碌的景象。3日,洛陽市汝陽縣三屯鎮下河村的集中烘烤點內,澤農煙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曹玉賓一會兒查看電烤房溫度情況,一會兒指導工人們分級,認真細致地照看著入社煙農張衛星的煙葉。
合作社社長、曹老板、鐵桿煙農、烘烤師……曹玉賓的身份多種多樣,他最相中的還是原來那個——農民。從2011年開始種煙,到2014年在汝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指導下成立澤農煙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再到2019年試著開展采烤一體化服務,十年來,他見證了煙葉產業從田間地頭到烘烤收購的巨大變化。
“以前煙葉種植相對分散,機械化程度不高,各個環節也沒有專業化分工,當年我種一二十畝,種、烤都得親自干,累得不得了。”曹玉賓說,到今年,合作社成立已經是第8個年頭,服務煙田面積超過600畝,從以前“起早貪黑‘照顧’煙田”到如今“主業是為別的煙農服務”,“農民曹玉賓”倒越來越像個老板,但他覺得,自己只是變成新農民了。
像老板是由于,在每年機耕、植保、烘烤、收購等重要節點,曹玉賓總得忙一陣子——開會安排生產!“我每天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安排工人、如何發放工資,這段時間農村勞動力緊缺,這些事情很費腦筋。”并且,當前合作社開展的采烤一體化服務很靈活,需要更好地“排列組合”——人員隊伍組織靈活,要根據采收、裝炕任務不同和每個工人特長,靈活調配人員及工作環節;烘烤工藝也很靈活,針對不同部位和特點的煙葉,要靈活調整三段式烘烤工藝,促進煙葉烤干烤黃烤出質量。
仍覺得自己是個農民則由于,“人手不夠的時候,我還是要上的。縣局(分公司)年年組織的烘烤師培訓,我都會參加,合作社的烘烤師和工人都是我教出來的。那些農用機械,哪個我都會用。”曹玉賓笑著說。
合作社有7個服務隊,有固定隊員24人和機動隊員10余人,還配備三個烘烤師。下河村煙農張衛星是入社農民,也是服務隊的一員,他給大家算了一筆賬:春天機耕的時候,每犁耙一畝地,包含用工等在內的“市場價”是120元,但通過合作社,犁耙加上起壟,一畝共收費70元,在享受煙草公司的補貼后,煙農只需要付20元,僅犁耙地每畝就可節省成本100元。
“耕地、植保等需要機械作業,由合作社統一調配機械、人力,這就是規模化帶來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曹玉賓介紹,“還拿采烤一體化來說,參與這個模式,煙農每畝能減少1.5-2個用工,實現了減工降本;專業的人專業地烤,可以提高烤后煙葉純度和均一性,煙葉烘烤損失能降低6%以上,等級結構也可以有效提升,實現了提質增效。”更集中、更專業、機械化程度更高,在他看來,是煙葉產業乃至整個農業產業發展的方向。
近年來,煙草行業大力推廣使用智能電烤房,也讓曹玉賓等人的工作強度減輕不少。“電烤房不僅更環保,烤房溫度控制也更精準,烘烤師的工作比以往輕松多了”。更重要的是,在煙葉烘烤周期結束后,閑置的電烤房還能用于烘干中藥材、菌類等,可大幅提高烤房的綜合經濟收益。以澤農合作社目前的20座電能烤房為例,去年承接的中藥材、辣椒、菊花等農作物的烘干業務,每炕為合作社增收300余元。
看著烤出的金燦燦的煙葉,張衛星也長舒了一口氣。他今年種植煙葉70畝,在7月的洪澇災害中,直接損失了35畝,目前交售煙葉30畝,收益13萬余元,通過采烤一體化模式,直接節省成本1萬元。“2019年純收入10萬元,2020年純收入5萬元,今年雖不能實現預期目標,但總體也還滿意。現在在縣城買了房,也買了車,孩子上學也有著落。”張衛星說,這可都是“金葉子”換來的家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