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在四川省鹽源縣潤鹽鎮攔河村煙田內,一臺挖掘機轟鳴著來回深翻煙地,煙農李富貴站在田邊不時與挖掘機駕駛員交流著。
李富貴笑著說:“現在煙葉剛收購完,我們有時間,陽光也比較充足,趕緊把地翻一遍。栽前深翻效果好,明年肯定又是一個好年景。”
“通過開展試點打造樣板,指導煙農在復種指數較高地塊開展深翻曬土,有利于減少病原菌和害蟲在煙田越冬繁殖,切實減少病蟲害發生。”鹽源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生產科科長李光正介紹。
今年冬季,鹽源縣局(分公司)共指導煙農開展栽前深翻2000畝。不僅如此,現在的煙田里,1.5萬畝光葉紫花苕也已經伸展出嫩綠的枝芽。
近年來,鹽源縣局(分公司)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把穩定優質煙區、優質煙田、煙農隊伍作為煙葉工作著力點,大力指導煙農落實綠肥種植、增施農家肥、物理植保、煙田輪作等技術,并通過低息貸款等加強服務,降低種煙成本,做好服務保障,切實增加煙農收入,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
“重新開始種煙才發現,現在比以前種煙要輕松很多。沒有本金可以去銀行爭取低息貸款,種煙過程也更方便,機械化耕地、水肥一體化施肥、新能源烤房,都比以前好太多了。今年我算了算,去掉所有成本,種煙的純收入就達到了20萬元,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鹽源縣田灣鄉摸魚村煙農唐世倫笑著說。
煙葉生產規模化,煙農不缺技術,缺的是本錢。對于想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的煙農而言,支付物資款、土地流轉費、人工費等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今年以來,鹽源縣局(分公司)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聯合,為煙農提供低息貸款,累計幫助1785戶煙農貸款9200萬元,有效解決了煙農資金緊張問題。
為了讓煙農放心種煙,鹽源縣局(分公司)按照“統一規劃種植區域、統一建設烤房、統一協調用工、統一協調生產用水”的新煙區建設思路,提前為煙農解決種煙困難,創造良好的種煙環境。
2021年,在鹽源縣局(分公司)新建1030座烤房,補貼360套煙夾,更換50套新能源烘烤設備的基礎上,鹽源縣委縣政府投入3300余萬元建設配套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共同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走好減工降本、提質增效之路,就必須提升煙農種煙機械化水平,降低勞動強度。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讓煙農補水補肥更輕松高效,自主研發的便攜式剪葉器有效縮短了剪葉用時,煙夾等實用工具的引進大大提高了編煙效率,無人機植保大面積覆蓋讓煙農管理成本進一步降低……鹽源縣局(分公司)在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煙葉生產流程上下足了功夫。
為了降低勞動強度,鹽源縣局(分公司)還鼓勵煙技員、煙農采用一些“土辦法”來攻克“新難題”。被煙農冠以“土專家”稱號的煙技員王地權就自己動手改裝覆膜機,使覆膜效率大大提升。同時,鹽源縣局(分公司)在1.5萬畝煙田推廣膜下小苗移栽技術,該技術可在育苗環節減少三次剪葉工序,目前已降低剪葉成本28.2萬元。
鹽源煙區平均海拔約2500米,冰雹災害高發、頻發成了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為了清除這些產業發展路上的“絆腳石”,鹽源縣委縣政府組織縣氣象局、農業農村局和鹽源縣局(分公司)共同協商,引入烤煙專業化氣象服務,針對鹽源的地形和天氣重新規劃炮點,安裝了4部氣象雷達,提高了防雹工作效率和科學性;鹽源縣委縣政府投入300余萬元配足防雹作業隊伍,全力構筑煙農種煙防護網。
今年35歲的謝瑞丞就住在瀘沽湖景區附近,2020年以前夫妻倆一人在瀘沽湖景區打零工,一人種些玉米照顧老人、小孩。后來,謝瑞丞萌發了種植煙葉的想法。2020年,在煙葉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謝瑞丞通過種植煙葉收入4萬元。2021年,他又繼續種植了16畝煙葉,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為了穩定煙葉生產,鹽源縣局(分公司)在黃草、鹽塘、白烏等鄉鎮開拓新煙區,引導老煙區的職業煙農到土地條件較好、宜機械化生產的新煙區種植煙葉,依靠規模化種植,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確保新煙農增產增收,新煙區能拓展、能穩定、可持續。同時,通過吸納周邊群眾在煙田務工,解決村民就近就業問題,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山地原生態是我們鹽源煙葉的標簽,只有將綠色生產理念根植在煙農心中,才能實現煙葉可持續發展。”鹽源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伍德洋說道。2021年,四川鹽源縣煙農戶均售煙收入14.83萬元,煙葉生產有效促進了煙農增收致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