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郟縣高端原料示范田
豐產的煙農拿著剛出炕的煙葉
2021年11月28日,冬日里一個難得的晴天,河南郟縣茨芭鎮管村28歲的劉偉林正帶著村民們在地里騰茬整地,不一會兒,微胖的他臉上已沁出了汗水。“剛又流轉了100畝地,可以實現煙苗換茬種植,保證將來有個好收成。今年的100畝煙葉凈收益在16萬元以上,第一年種煙就收入不賴,比出去打工強,明年的煙葉種植面積還是100畝,已經報上去了。”劉偉林笑道。
“今年全市種植煙葉8.2萬畝,種煙鄉(鎮)37個,種煙村404個,煙農2257戶,全市累計收購煙葉23萬擔,其中上等煙比例72.77%,投放收購資金35595萬元,實現煙葉稅7831萬元,圓滿完成收購任務。從整體上看,今年的煙葉種植在克服了疫情、洪澇災害、大風等不利因素外,煙葉總產量和煙葉質量要好于去年,實現了“受災不減產、不減質”,在助力煙農增收和鄉村振興中描繪了平煙人濃墨重彩的一筆。”平頂山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經理焦文明說。
?2021年初以來,平頂山市煙草系統緊緊圍繞全省煙草“2241”發展戰略和打造“河南濃香”煙葉名牌的工作目標,著力在理思路、穩規模、彰特色、補短板、求創新、抓基礎上狠下功夫,在煙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實現了新的突破。
一年來,“一體兩翼一尾”的“鷹式”煙葉發展思路,如春風化雨,如夏日甘露,如秋陽添彩,描繪出綠色田園上的一幅幅動人畫卷。
筑牢“壓艙石”?做強“穩定器”
“我個人今年種了120畝,每畝地的凈收益在2000元以上,種了這么多年,越種越有勁。苗是自己育的,自己有50個育苗棚。種煙所需的五種化肥都是縣煙草公司統一配送的,作為種煙大戶,煙站的技術員天天在地里跟蹤服務,現在種煙真是一種穩定的致富項目。”郟縣堂街鎮種煙大戶周振京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周振京說,新模式下,規模化煙葉種植給煙農帶來更大效益。在自己常年穩定種植的前提下,他還于2018年成立了郟縣偉科煙葉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加農戶的方式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目前他的合作社輻射到堂街鎮25個村,帶動200余戶村民穩定發展煙草種植,基本上都是50畝以上的種煙大戶。
堂街鎮煙站站長韓朝卿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作為郟縣主要的煙葉鄉鎮,堂街鎮的煙草種植面積和產量近年來穩步增長,今年23個村發展煙草種植6000余畝,交售煙葉合計93萬公斤,戶均畝收益5043元,上繳地方煙葉稅665萬元。
規模化種植的模式,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幫助地方政府實現了部分勞動力的“穩就業”。韓朝卿算了一筆賬:“按每畝煙田每年用工17個計算,平均每戶煙農支付給用工人員的工資在16萬元上下。”
全面小康征途上,實現煙農的“美好生活需要”,最根本的還是要讓煙農的錢袋子鼓起來。
提升品牌價值?打造“金山銀山”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煙葉生產工作?
平頂山市給出的答案是:充分了解煙葉市場需求,發揮自身煙葉產業優勢,提升煙葉品牌價值和競爭力。
郟縣茨芭鎮齊村10組村民齊俊峰今年種了300畝煙草,說到田間管理,他一臉輕松:“現在種煙可不像過去,從育苗到采摘都需要自己下手,種三五畝都把人累死了。現在苗都是專人培育的,到時候拉到地里就行了,一天雇四五十個人,一星期就栽完了。炕煙更省事了,都是電烤房,溫度、濕度掌握比以前的煤烤房容易多了,炕出的煙葉成色也好。”
近年來,平頂山市在提高生產水平、彰顯質量特色上不斷實現突破。該市構建“耐熟—養熟—采熟—烤熟”的綠色生產技術體系,聚焦育苗管理,示范推廣應用干濕交替育苗新方式、育苗物聯網溫濕度監測新技術和大棚遮陽網控溫新措施,提高培育壯苗水平;聚焦種采烤分一體化推廣,依托智能烘烤工程中心,實時監測、修正烘烤工藝,提高煙葉采烤水平等。
郟縣堂街鎮、李口鎮等鄉鎮,因種煙歷史悠久、質量獨特、自然條件良好而聞名,2017年成功注冊“山兒西”煙葉原產地地理標志。“山兒西”所產的煙葉,內在化學成分協調,具有“濃香型”風味,烤后顏色橘黃、金黃,葉片厚薄適中、彈性好。這是平頂山市打造河南濃香煙葉名牌的一個縮影。
打造河南濃香煙葉名牌,必須有高端優質原料作支撐。2021年,平頂山市把“上六片”作為補短板、強弱項、求突破的重要抓手,以郟縣堂街、李口、王集等鄉鎮為中心,輻射郟縣塚頭、安良、白廟以及寶豐縣鬧店、石橋等鄉鎮,高標準打造3500畝“上六片”開發一體化示范區。
在全市范圍與工業企業聯合建設高端原料定制化開發示范田9477畝、高可用性上部煙開發示范田1萬畝,并建立三級示范田20762畝,示范引領全市煙葉發展。
“從育苗開始,除了煙站的網格管理員分包各村的煙葉種植外,鎮政府也會抽調專門的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解決煙農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郟縣安良鎮鎮長孟岸東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伴隨著煙葉生產的“質”變,各產煙區正悄然發生著變化,“河南濃香”煙葉品牌未來可期。
“科技翅膀”助推產業騰飛
11月23日,在郟縣堂街鎮堂東村南側的一個大院子內,6排橘黃色的電烤房格外顯眼。“像這樣的采烤一體化電烤房,這里總共有210座,占到了全鎮的一半以上。每到烤煙季節,每天熱鬧得像集市。”韓朝卿笑道。
他介紹說,大力推廣的電烤房,與傳統的煤烤房相比,不僅烘烤成本節省了一半以上,而且大大提高了人工管理效率,煙葉的烘烤質量也得到了穩定保證。
對于新技術的運用,種煙大戶齊俊峰最有體會,“今年煙站給我提供了一臺移栽機,每天可以移栽10畝以上,相當于5名工人一天的工作量。”
以新技術助推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平頂山市深化煙葉生產科技創新,推進煙葉生產作業方式、組織方式、管理方式變革。加快新型種植主體培育,葉縣專業種植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種植煙葉已形成規模,戶均規模達到260畝;寶豐縣積極發展家庭農場21個,汝州、郟縣扶持鼓勵返鄉青年發展煙葉種植,已出現80后、90后“新煙農”200多戶。今年年底,該市將完成50%職業煙農星級評定和200戶“煙葉科技示范戶”頒證工作。
加快科研成果轉化,該市依托近兩年開展的根莖類病害拮抗菌篩選、土壤保育、智能烘烤等自立項目研究成果,大力推廣炭菌餅配方肥訂單生產全覆蓋,基于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結果的烘烤工藝優化全應用,持續提升煙葉內在品質和濃香特色。
推廣“問題+項目+人才”的創新模式,由青年技術骨干領題開展“十大重點課題”聯合攻關,力爭在破解難題上見到實效。加快專業化服務推廣,將全市60家合作社優化整合到9家,煙葉機耕、育苗、移栽、中耕、飛防、烘烤、分級服務基本實現社會化、專業化,畝均用工減少4個以上。加快電烤房改造建設力度,目前已完成200座新建、1130座改建任務,等等。
科技的作用,遠不止于此:
搭建平頂山市煙葉生產、收購、營銷大數據管理平臺,充分利用物聯網、區塊鏈、無人機、遙感等,確保實現以地塊為單位的煙葉網格精細化管理;
精準運用煙葉產銷數據管理平臺,建立質量追溯體系,加大煙葉全生命周期質量管控……
“平頂山市煙草專賣局將繼續以服務產區百姓、服務工業企業為己任,提升煙葉種植水平、提高煙葉內在質量,做優、做精、做實煙葉產業,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平頂山市煙草專賣局工會主席秦彥東如是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