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的降雨讓氣溫下降了不少,凌冽的寒風中,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羊街鄉馬桑村委會平地街村民小組的烤房群里,卻是一番熱鬧景象。
烤房群中間的過道上擺著一張大木桌,桌子上放著兩塊砧板,兩名系著圍腰的漢子飛快地動著手里的菜刀,眨眼功夫,桌上的兩個空盆裝滿了切好的豬肉和白菜條。離桌子三米開外的過道上擺著一個燃氣灶,灶上的鍋里蔥姜炒豬肝香味撲鼻,掌勺的漢子拿著一米多長的鍋鏟不時翻炒。
一個多月前,平地街村烤煙種植戶付自祥的第二個孫子出世,村里的親朋好友登門祝賀,為了表示對大家伙的謝意,付自祥請來了村里的大廚,張羅著辦一頓家常飯作為“回禮”。原計劃這頓家常飯在家里辦,但由于條件有限,付自祥便將地點挪到了村里的烤房群。
平地街村是一個彝族聚居村,雖種植烤煙20多年,但此前受制于老式烤房落后的性能,烘烤損失率過高的問題多年來未得到有效解決,鄉親們的收入受到很大影響。
付自祥家的老式烤房是用細土夯的墻,房頂是用胳膊粗細的木棒做筋,上面用泥巴合著茅草鋪起來的,很不好用。付自祥算了筆賬,前些年用老式烤房烘烤煙葉,一年至少要損失1000多元,要知道當時家里的年收入只有不到1萬元。
2015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當地煙草部門以補貼的方式在村里建起了16座先進的臥式烤房,并配套了變壓器、發電機等設備,徹底解決了平地街村30余戶烤煙種植戶多年來烘烤損失率過高的問題。
臥式烤房建起后,平地街村的鄉親多了幾分甩掉窮帽子的底氣,在當地煙葉工作站技術員的引導協調下走上了土地流轉種烤煙的路子,抓住了致富的“金鑰匙”。2017年12月,全村4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摘帽。
飯點時間到,付自祥請來的人陸續入座。農家飯菜雖簡單,但色香味俱全,有蔥姜炒豬肝、小炒豬肉、山藥煨排骨等菜品。“兩個兒子都有兒子了,你家的房子不夠住嘞。”同桌的人邊吃邊調侃付自祥,付自祥和著熱鬧的氣氛也跟著樂。烤房群里,不時傳出大伙兒歡快的笑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