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圃煙區綜合體”示范區煙農種植的小香蔥
仲冬時節,記者來到云南瀘西縣,只見大面積種植的小香蔥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逸輔鎮大興村委會納堡村民小組村民龔建波站在自家的香蔥地里開心地說:“在煙草部門的指導下,我第一次嘗試‘煙蔥融合’發展模式就增收10多萬元!”
今年年初,云南瀘西縣煙草分公司中樞煙葉工作站按照全州煙區綜合體規劃,在鎮政府流轉300畝土地及合作社流轉514畝土地的基礎上再流轉1000多畝土地,開啟了以“逸圃煙區綜合體”(以下簡稱“綜合體”)為中心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龔建波家的33畝烤煙地與附近不少煙農家的烤煙地一樣,被列入“綜合體”示范區。“只有發展多元化農業產業,才能更有力地促進鄉村振興。但對于大部分煙農來說,因為怕承擔改變農業種植結構的風險,一直堅守著傳統的單一農業種植模式。我認為,有組織地發展煙區‘綜合體’,對于逸圃片區煙農來說就是打破傳統產業模式、實現增收致富的機遇。”中樞鎮普惠煙農綜合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建橋說。
為高效推進“逸圃煙區綜合體”發展模式,張建橋帶領合作社40名烤煙生產技術人員,依托州煙草公司今年創建的“一部手機種好煙”智慧煙草平臺,作了以煙為主、多種農業經濟作物輪作的部署,組建了專業化機耕、育苗、植保等隊伍,制定小香蔥綠色技術生產方案指導小香蔥種植。協調農戶與當地蔬菜種收龍頭企業建立銷售渠道,動員“綜合體”示范區煙農把烤煙“年年種”的土地改變為輪作地,以此提升烤煙品質。對于煙農來說,有了合作社的承諾后,激發了發展小香蔥產業的熱情。
通過動員和技術指導,2100畝的煙區“綜合體”50%繼續種植烤煙、50%作為輪作地改種了小香蔥。據了解,小香蔥年均畝產值在萬元以上,被稱作富農產業,這對于只會種植烤煙的煙農來說實現了農業產業的轉型,提升了土地效益、實現了增收。張建橋告訴記者,自今年10月份開始,煙農把部分原“煙后”種植的蠶豆、小麥等低產作物改種小香蔥后,截至目前,第一批小香蔥已成熟上市,隨后還要種植第二批小香蔥。到明年4月種植烤煙前,“煙后”土地種植的兩批小香蔥每畝預計為煙農增收5000元左右,初步實現了輪作地畝均收入萬元以上的愿景。
“我今年首次在‘煙后’種植小香蔥,每畝小香蔥第一批銷售價就達3000多元,比往年種植蠶豆、小麥增收幾倍。”龔建波稱,他為自家的土地能夠被規劃為“綜合體”示范區感到非常高興,同時也感謝合作社提供的機耕、植保與銷售服務,這讓他感受到了現代農業的輕松與幸福。
在煙區“綜合體”建設中,如何達到煙農“種”出好產品、賣個好價錢的期盼,中樞煙葉工作站副站長李慶偉告訴記者,就在今年,“逸圃煙區綜合體”片區試種的小香蔥正在申請綠色認證,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通過與當地龍頭企業建立銷售渠道,降低了銷售風險。為促進“綜合體”產業結構多元化發展,在縣級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主導試種了大麥、娃娃菜、西藍花、燈盞花等農作物,初步形成了“煙+蔥+糧”的產業布局,開創了“以煙為主、種養結合”的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示范模式。實施這個模式的初心,就是發展現代農業,聚集土地、人力、資源,打造農產品品牌,促進煙農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