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地灑落在濰坊安丘市的大地上。凜冽的寒風、飄揚的雪花并沒有影響煙農們“暢談今朝”的熱情。在山東安丘市局(分公司)石埠子煙站里,煙農們正聚在一起,進行著一場別開生面的討論會。
“要說今年俺覺得能打10分的技術,就是煙站創新采用的新施肥技術,它不僅有效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數量、改善了土壤結構,還能預防根莖病害發生。”胡峪二村煙農劉愛升第一個發表了看法。
“俺同意,使用新配方施肥,俺煙田里的煙葉長勢很好,烤后質量也有很大提升!”同村煙農劉國田贊同道。
“俺認為今年受益最大的是種煙有了新幫手,以前這些高科技只在電視上見過,沒成想如今咱自個也用上了!”柳子河村煙農劉福感慨道。
……
針對今年煙葉生產中的新技術、好措施,以及種煙的收獲與成長,煙農們討論得熱火朝天。原來,為更好地推進“我為煙農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落細落實,打通服務煙農“最后一公里”,石埠子煙站利用農閑時節邀請煙農對煙站去年的工作作出評價,從生產技術、服務模式、指導內容等方面進行評議,以便下一步更好地推廣生產技術、提升服務水平。
為開好這次討論會,石埠子煙站做了不少準備工作。站長張偉帶領全站人員對轄區煙農的種煙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從技術落實、煙葉等級結構和種煙效益等方面入手,找出薄弱環節和問題點,有針對性地與煙農進行探討。
劉愛升和劉國田所說的新施肥技術,是安丘市局(分公司)利用大數據對煙田進行分析,逐戶逐地塊制定施肥配方,明確施肥類型、數量和施肥方法,實現全測全配,確保一戶一配、一田一方。同時,他們持續優化肥料的施用方法,大力推廣增施微生物有機肥、甲殼素和“兩增一減”施肥技術,促使煙葉營養供應均衡協調。
而劉福口中的“高科技”,是今年在煙田起壟環節使用的智能起壟機。這臺長了“眼睛”的機械擁有“智慧大腦”——北斗導航農機自動駕駛系統。在進行起壟作業時,起壟機可以實現自動行進和自動避障的精準作業,駕駛人員僅僅起到輔助操作的作用。
“不光有自己會跑的拖拉機,今年俺還用上了無人機植保、人臉識別收購、無人值守磅秤……”劉福一一細數。
“在烘烤環節,今年煙草公司還給大伙更換了新的烤房設備,全部是自動加煤爐,使用時只需在料斗中裝滿煤炭,自控儀便會根據烘烤溫度自動控制入膛的煤炭數量,還能根據烘烤方案自動排濕控溫,更方便省心了!”西殷民村煙農馬煥波補充道。
今年,安丘市局(分公司)新建了可移動式集裝箱烤房。這種烤房使用廢舊冷藏集裝箱作為房體,以粉碎的煙草秸稈為燃料,不僅可以根據煙葉布局調整進行搬遷,還解決了傳統燃燒爐原料單一的問題。他們還落實“種采烤分”一體化烘烤模式,運用網格化、小單元管理方式,發揮烘烤師的主導作用,提高煙葉均質化生產水平。
“不止這些,今年俺除了種煙,還找到了增收新路子,光是在輪作煙田種植丹參就賺了兩萬多塊錢!”劉福高興地說。
原來,為增加煙農收入,安丘市局(分公司)聯系村委會幫助煙農流轉土地,建立起“以煙為主、種養結合”的煙田耕作制度和“煙葉+非煙”多元化生產經營模式,有效解決了煙區輪作難題,構建起基本煙田保護長效機制。
為了幫助煙農尋找經濟高效的種植作物,張偉和煙站技術員們下了不少功夫。他們對輪作煙田進行了土壤檢測,又結合作物產量、種植環境等因素,通過多方調研,最終確定了“煙—薯”“煙—中草藥”輪作模式。他們又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找到合作公司,為煙農提供農產品的種植技術指導、加工和銷售“一條龍”服務。
聽完煙農們的發言,張偉笑著說:“說了這么多,大家也給我們提提意見建議,讓我們明白不足之處,以便明年更好地服務大家。”
“要俺說,煙技員們唯一的不好之處,就是太死心眼了,年初俺家遇到了困難,煙田移栽的費用是他們湊錢墊付的,收購結束俺賺了錢,想請大伙吃頓飯,可他們怎么也不肯去!”劉國田站起來說道。
“可不是,說到這兒,俺也有話說。今年三伏天里煙技員小宋到俺地里查看煙葉生長情況,衣服都濕透了,可他連口水都不在俺家喝!”劉福對著煙技術員宋曉飛“抱怨”道。
宋曉飛代表大家解釋說:“大家說的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為你們服務,讓大伙滿意,是我們的職責。”
“俺們就希望煙站上的伙計們別每次都拒絕我們,也讓我們表達一下心意!”劉愛升笑著說道。
聽了這些話,張偉信笑著說:“大家的好意我們心領了,感謝兄弟們對我們工作的支持。接下來,大家再加把勁兒,明年還是個豐收年!”
窗外的雪紛紛揚揚地下,可大家的心里卻溫暖如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