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了12年煙,今年烤煙時終于敢穿排場衣服了。”邢龍超說。今年53歲的邢龍超,是洛寧縣東宋鎮王嶺村有名的種煙“能手”,也是資深煙葉烘烤“專家”。都說種煙是辛苦事兒,這兩年,他的幸福感反而越來越強。
變化要從去年說起,作為洛寧縣煙葉烘烤電代煤項目,邢龍超所在的王嶺村自2020年起,開始對王嶺烘烤基地20座老式煤烤房進行電能改造,每間烤房安裝了類似空調的新型設備,替代了原來使用的煤爐。而邢龍超的工作方式,今年也從“拿著小鐵锨操心加煤”變成了“根據天氣設置烘烤參數”。
過去,烤煙一直是個辛苦活。采摘下來的新鮮煙葉,需要在烤房里烘烤至金黃再出售。整個過程需7天,煙農要每3個小時添一次新煤、清一次爐渣,晝夜不停。不僅如此,滿地的爐渣、嗆人的煤煙味、燥熱的烤房也讓煙農和烘烤師們叫苦不迭。
“電烤房相比老式炕房,控溫更精準,不容易‘躥溫’也不容易‘落溫’,烘烤質量更有保證。”邢龍超說,過去燒煤,煤添多了,溫度就高了;晚上睡著了,忘加煤,溫度就下來了;每塊煤熱值不同,也容易出現偏差。而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煙葉品級,進而影響收入。
烤煙也一直是個技術活。長達7天的煙葉烤制過程,分為三個階段:變黃、定色、干筋。每階段時間不等,需要烘烤師隨時觀察煙葉色澤形態變化,調整溫度、濕度,掌握火候和時長,既要緩慢排濕,又要大量轉化致香物質,最終把煙葉烤黃、烤香、烤軟。
電烤房改建后,邢龍超的經驗還少不了。邢龍超得時不時從觀察口查看煙葉,調整溫度、濕度參數。但是,勞動強度降低了,他可以同時管理更多的烤房,獲得更多收入了。“過去我一個人只能管理7個烤房,今年一下子管了15個,因此多掙了2400元。”邢龍超說。
電烤房優點很多,但是邢龍超起初是有顧慮的:用電烘烤煙葉,成本會不會比燒煤高?
等烘烤季過去,他以自己為例給大家算了一筆賬:一座烤房一次能烘烤鮮煙葉約3600公斤,用煤約1.2噸,按照今年煤價1500元/噸計算(這還得是買得早的),費用大概是1800元;如果使用電烤房,大約需要用電1600多度,政府補貼后一度電大約0.51元,總費用800多元。算下來,電烤房每炕能節約成本近千元。不僅如此,電烤房精準穩定的溫濕度控制,使烤制煙葉的成品率和優質品率大大提升,他今年交售的3558公斤煙葉中,上等煙比例占68.88%,再加上近年來煙葉收購價格有所上漲,相當于每畝煙葉又增收500元。
除了經濟效益,還有環境效益。“咱沒有權威數字,但有直觀感覺,那段時間空氣都變好了。”現在烘烤季過去了,邢龍超還在盤算著,把烤房“閑置”的月份也利用起來,供鄉親們烘烤食用菌等農副產品,“不僅讓大家方便,還能多一條增收的門路,這才叫高效呢。”邢龍超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