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回望極不平凡的2021年,山東濰坊煙草有限公司高密分公司涌現出一批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的優秀職工,堅守初心和使命在平凡崗位上展現出不平凡的煙草擔當。
弘揚孺子牛精神,俯首為農
山東濰坊煙草公司高密分公司煙站倉庫保管員孫洪濤,個子不高,話也不多。現年44歲的他,在煙站已經堅守了24個年頭。“煙站就是我的家。”他這樣說。
圖為孫洪濤正在配電室進行例行檢查
深夜一個電話驚醒了睡夢中的孫洪濤,打電話的是土莊村煙農苗立云。
“老孫,煙站烤房的電路突然壞了,俺這幾爐中部煙葉到了定色的關鍵期,這會兒斷電了可咋辦啊?”想到此時斷電會導致烤房內無法及時排濕,苗立云急得六神無主。
“老苗,別著急,我馬上就到!”掛了電話,孫洪濤穿好衣服飛奔出門。
十分鐘后,孫洪濤趕到煙站烤點。問明情況后,他拿著工具箱去變電室檢查電路。經過排查,孫洪濤發現是電容器燒壞導致的斷電,于是他迅速更換了電容器。很快,烤房的風機恢復了正常運轉。
“多虧了洪濤,要不俺這幾爐煙葉就完了!”苗立云心里充滿了感激。
24年來,多少個節假日他堅守在煙站,只為及時為煙農提供服務,不誤農時;多少次煙農急需農藥又走不開,他總是熱情將物資送到煙田。
他用心用情服務煙農,用激情和汗水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一曲奉獻之歌。
弘揚拓荒牛精神,創新助農
自成立以來,山東濰坊煙草公司高密分公司土莊煙站“眾創工坊”創新工作室聚焦煙葉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工作重點和制約瓶頸開展科技攻關,定期組織開展“頭腦風暴” “問題診斷”等活動,激發全員創新活力,提升創新工作水平,持續助力煙葉生產和煙農增收。
圖為自主研發的新型肥料拌混機正在拌肥
4月3日,在土莊煙站倉庫前,一臺肥料拌混機正在運轉。“今年的肥拌得真勻和,破碎也少,明天我就來拌肥。”煙農劉繼華贊不絕口。
“這臺新型肥料拌混機,是我們今年為提高煙田拌肥效率和拌肥均勻度、降低肥料破碎率而研發的。”創新工作室成員孫松說。
前些日子,孫松在入戶宣傳“全測全配”技術時,聽到煙農劉繼華反映往年到站拌肥效率低、不均勻等問題,察覺到劉繼華對到站統一拌肥“不感冒”。回站后,他就建議召開頭腦風暴會議進行專題攻關。
圍繞著創新課題,記不清多少個夜晚,會議室里燈火通明,此起彼伏的討論聲在走廊里回響。大家各自分析調研數據,又聚在一起研究分析、提出意見,最終取得了突破。
技術員制定了到地塊施肥方案,完善了肥料拌混配送程序,實現所有煙田“統一拌肥、統一供應”,為培育營養均衡、優質高效的“中棵煙”打下了基礎。
“ 想煙農之所想、急煙農之所急,只有解決了煙農們的后顧之憂,大伙才能安心種煙。”
弘揚老黃牛精神,矢志富農
一年365天,他有300多天奔波于煙農家中、田間地頭和烘烤工場;工作28年來,他走遍了轄區每一塊土地,以精湛的技術為煙農破解了一個個難題,以精細的服務幫助煙農獲得了一個個好收成。他就是山東濰坊煙草公司高密分公司煙站技術員孫燕江。
從春到秋,由種到收,不管是育苗、移栽還是采收、烘烤,在煙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孫燕江都堅持到現場耐心指導、細心服務。
“不管什么時間,只要煙農需要,我隨叫隨到。”這是孫燕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他看來,幫煙農種好煙、管好煙,提高他們的種煙收益,才能無愧于自己的使命。
圖為孫燕江(右一)正在安裝誘捕器
“老于,你不是擔心治不了蟲子嗎?這下服了吧?”看著煙田誘捕器里捕到的煙青蟲、棉鈴蟲,孫燕江打趣道。
“孫技術員你就別笑話俺了,老哥在這向你賠不是了。”于繼華愧疚地對孫燕江說,“以后你說啥俺都信,好好按照你的指導來……”
為全面做好綠色防控工作、提升煙葉安全性,高密煙區積極示范誘捕器,但在落實過程中,仍有些煙農不接受、不認可。
“誘捕器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釋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吸引雄性害蟲自投羅網,讓害蟲雌雄比例失調,從而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能夠少噴藥。”第一次入戶宣傳,孫燕江耐心講解到。
“行了老孫,種了這么多年煙,我沒聽說過不噴藥就能治住蟲子的”于繼華擺著手說道。
一次、兩次、三次,都沒能說服種煙“老把式”于繼華。
思忖了半天,孫燕江想出了轍,他準備自己去把誘捕器安裝到煙田。安裝完誘捕器,身上的衣服早已濕透了,腳下的鞋子早已沾滿了泥土……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28年來,孫燕江用自己的真情與技術服務著一戶戶煙農。在他心中,腳下的泥土就是遠方的路,是煙農們增收致富、日子越過越好的幸福路。
牛馬年,好耕田。牛年里,煙葉戰線更需發揚“三牛”精神,躬耕于孕育著希望的田野,書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