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史,你走慢點兒,別著急啊!”
“你快回家吧,說不讓你來你非得來。”
“那不行,路上滑,倆人能有個照應。再說了,反正也沒多遠,我也想去地里看看。”
……
2021年12月24日一大早,在山東濰坊臨朐縣寺頭鎮長達峪村,煙農史衛軍和妻子冒著風雪向煙田走去。兩人穿著棉衣,戴著棉帽,做足了保暖措施,眼中充滿了期待。
到了地里,史衛軍迫不及待地挖起了雪。“真不錯,這雪得有5厘米厚,幸虧有煙站幫忙,煙田才能深挖得這么好。瑞雪兆豐年,這可是好兆頭啊!”史衛軍高興地說道。
史衛軍已經50多歲,是土生土長的長達峪村人。他年年種植煙葉,也深知煙田連作的弊端,卻苦于山區地形的限制,每年都要費好大的勁才能勉強流轉出土地。
2021年,寺頭煙站黨支部扎實開展“我為煙農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圍繞煙農“急難愁盼”問題,與各村聯合摸排土地信息,形成發展共識,建立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村辦合作社為主體、煙站黨支部為指導的“村社一體”土地流轉模式,不但“喚醒”了沉睡的山區土地,還讓煙田變得成方連片,道路通到地頭,水也抽到了山上,方便了村民種植和土地機械化作業。
而史衛軍正是乘著這股東風,順利調整煙田茬口,種上了45畝煙葉,畝均產值5000多元。看著六位數的收入數字,想想往年自己費的功夫和如今的方便快捷,他心里樂開了花。對此,他對這些煙田格外上心和珍惜。這不,他一大早就睡不著了,非要去地里看看雪有多厚。
“挖掘機挖地就是好,這一塊塊地平平整整的,怎么看都舒坦。”看著被白雪覆蓋著的土地,史衛軍的妻子說道。
“這可比用手扶拖拉機耕地好多了,以前只能挖20厘米深,現在超過了60厘米,把地里的病菌和害蟲都翻出來,還能存下雪水,提高煙田保墑能力,這樣煙葉才能長得更好。深挖山區土地,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多虧煙站提早給咱們煙農和機械手牽線搭橋,才能在煙田里用上大機械。”史衛軍感慨地說。
“煙站工作人員都是熱心腸,幫咱們調地、挖地。對了,地膜也是煙站幫忙聯系的,對不?”史衛軍的妻子問道。
“那可不,煙站組織煙農代表跟廠家談判,比咱自己去買可便宜多了,質量還好。你還記得無人機植保不?也是煙站幫忙聯系的,效果可好了!”史衛軍高興地說。
“行了,看把你美的。地也看了,雪也量了,這下該放心了吧!要我說,有煙站工作人員幫咱們,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走,回家吃飯去!”妻子輕輕撫去史衛軍棉帽上的雪,打趣地說道。
“今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回家的路上,伴隨紛紛揚揚的雪花,史衛軍興奮地哼起了曲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