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河南省社旗縣朱集鎮段洼村北田莊自然村的呂國福和呂周帥父子倆,都是從20歲時起當煙農,但他倆的種煙觀念卻不盡相同。如今,這對父子倆在各自種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還在科學種煙上較起了勁,暗爭明賽不謙讓,都想爭狀元當先鋒。
父親呂國福,生于1969年,從八十年代末的1989年開始種植煙葉,30多年過去了,年年如此,從未間斷,始終堅守種煙路,人稱“鐵桿” 煙農,曾多次榮獲種煙“土專家丶田秀才” 稱號, 去年他又多了一個頭銜,被朱集鎮政府聘任為“煙葉生產收購明星技術員”。
兒子呂周帥,生于1991年,2011年高中畢業后,子承父業當煙農,已積累了10年植煙經驗,現成為全鎮第一植煙大戶,還創辦了“周帥煙葉生產種植農機合作社” 任董事長。
世世代代農民出身的父子倆,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生活扎根黃土地,以種田養家糊口維持生計為本,雖生活在不同年代,并有著不同愛好,但唯一相同的興趣追求,便是對種煙懷有無比深厚感情。呂國福種煙,強調以技術精益求精為目標,不怕苦和累,肯下力氣,而呂周帥種煙,則依靠機械化操作為重點,把減輕勞動強度和科學種煙作為長入植煙經濟的出發點,在植煙的道路上拼博前行。
九十年代初,老呂剛接觸種煙那陣子,因家庭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日常生活和經濟都不寬裕,為堅守家庭能過上溫飽,擺脫貧窮而選擇種煙,靠小打小鬧每年都種上幾畝煙,掙點辛苦錢,省吃儉用,養家糊口。結婚后有了子女,更是把種煙掙錢當作供養子女上學的唯一舉措,為的是讓子女們能走出農村,脫離窮窩,將來找上一份好工作,這就是老呂當時的種煙初衷。
十年前,小呂高中畢業,放棄了外出務工掙錢的機會,回到父母身邊,一心要子承父業,決定沿著父親的種煙路繼續走下去,選擇了種煙這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并立志把種煙作為生活奔小康的遠大追求目標,實施科學種煙則成了他的最大夢想。
過去,老呂種煙認準的路是積極學好技術,一切靠鉆研田間種植技術,管理技術,烘烤技術,分級技術為落腳點,圍繞學技能埋頭苦干,用勤勞的雙手勞作耕耘,既不怕苦不怕累,丈不怕風刮日曬,白天蹲田里,晚上守炕上,無怨無悔,甘灑汗水,渇望用自已辛勤汗水和技術本領,獲取種煙高效收入的鈔票子。
在呂周帥童年的記憶里,父親對種煙非常上心又十分執著,一切種煙過程中的農活,他都樣樣精通,開挖育苗畦,培育育苗營養土,施足苗肥“三洇底”, 扎弓蓋膜,暖煙籽,還有移栽煙苗,田間管理,中耕除草,身背藥桶穿梭田間打藥,采煙編桿,燒火炕煙等等,一切都是人工勞作,十分辛苦,春種夏管,秋收冬耕,一年到頭忙個不停,田地里有父親忙碌的身影,炕房邊上有父親躬背的燒火人影,分檢煙葉時有父親焦悴的背影等,這些記憶讓呂周帥對種煙產生了科學夢想,從小許下志愿,要改變傳統的種煙模式,決定在走科學規模化種煙之路上一展風彩。
曾經親眼目暏過父親種煙辛苦勞作的困惑,呂周帥從種煙之初,便把科學種煙作為自已種煙的最高追求,隨著煙葉生產基礎設施的完善,植煙科學技術水平的普及提高,2012年,在縣煙草公司的扶持下,呂周帥率先成立了” 煙葉生產農機合作社”, 并承包了全鎮笫一家煙葉育苗工廠的20座育苗大棚和30個智能化標準煙炕群,先從育苗和炕煙入手,實行科學機耕起垅,移栽噴灑藥物等規模化種煙,為實現機械化種煙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新時代的煙農,必須具備新時代氣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需要科技先行,以科技為先導,減輕種煙勞動強度,提高植煙的綜合效益,通過近幾年的實踐,到目前,呂周帥已完成了煙用機械的全套配備,已擁用 “久保田” 牌95匹馬力的拖拉機4臺,“時風” 牌拖拉機6臺,“美國進口2204” 牌220匹馬力拖拉機1臺,還有德國進口的”園盤耙丶鎮動耙”及大型深耕犁等設備, 各種煙田起垅機12臺, 中耕培土機7臺, 大中小型煙葉移栽機8臺, 植保消毒機4臺, 育苗播種機4臺,噴灑藥物的” 無人機飛機”1臺,熱泵式電炕房等, 煙用農機具樣樣俱全,這些機械除保證個人種煙使用外, 還能為當地的煙農提供有效的科學服務, 使煙葉農機合作社的功能, 更加具體化, 規范化, 標準化。
作為具有30多年植煙經歷的老煙農呂國福,各項生產技術本領樣樣精通,既會種煙會炕煙會分級,更懂生產操作和管理,近年來他與兒子合作,每年植煙面積均在150畝以上,2019年兒子周帥與他分開單干,獨自種煙230畝,父丶子二人便暗地里展開了種煙竟賽,父親呂國福依靠先進的生產技術作支撐,憑過硬的技術本領種煙賺錢,兒子呂周帥則依托機械化種煙,靠先進的科學技術作資本,父丶子二人你爭我賽,一個懂生產技術,一個會操作各種機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探討科學植煙的新技術,種煙路上各顯身手,賽本領賽科技。
“我生在農村,根在農村,學好父輩們種煙的真本事,立志在邁入植煙新時代的征程中,當好科技帶頭人,做科學技術推廣普及的標兵”。 呂周帥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