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綿延,薄霧繚繞。山間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讓本就險峻的山路變得更加泥濘崎嶇。男孩和弟弟牽著馬繩,小心翼翼地守護著掛在馬鞍上兩筐剛采摘下來的新鮮煙葉。
“孩子們,可把馬牽穩了,下雨路滑,千萬別摔倒了。”緊跟在身后的父親和母親每人背著滿滿一大筐煙葉,氣喘吁吁地囑咐著。
雨水和著臉頰的汗水一起滴落在地上。
距離到家還有三個小時的路程,運回這批煙葉,還要再來山上采摘一批。一家四口在山間小路上艱難地前行著,留下了深深的腳印。
回到家,父母便馬不停蹄地把煙葉送進烤房里。
“爸爸,種煙太辛苦了,我們不種了,以后我和弟弟打工養你們。”烤房前,男孩嚴肅又認真的樣子把父親逗笑了。
“爸爸媽媽要是不種煙,就得去很遠很遠的地方打工,過年的時候才能回家,你和弟弟就只能跟著爺爺奶奶了,這樣你愿意嗎?”父親問他,他立馬狠命地搖頭。
“這些綠葉子進了烤房就變成了‘金葉子’,有了‘金葉子’就可以給你和弟弟買新書包、新衣服和很多好吃的。只要你和弟弟好好讀書,爸媽再苦再累也值得!”父母的話像一粒種子,在男孩心里慢慢地生根發芽。
靠著“這棵煙”和一家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家里蓋起了新房,買了新車,兩個兒子也被供到大學畢業。當年那個童言無忌說著“不要種煙了”的男孩,高考報志愿時毅然選擇了云南農業大學的煙草專業。大學畢業后,他沒有選擇回到家鄉大理,而是投身到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煙葉生產基層一線。
他就是云南廣南縣舊莫煙站生產技術員楊凌宇。
作為煙農的兒子,他明白烤煙之于煙農的意義,那一片片挺立在煙田里的煙葉,不僅給煙農家庭帶來了支撐生活的財富,更是讓煙農得以留在家鄉創業,讓煙農的父母和子女相伴共同創造幸福生活。
走上基層煙葉生產工作崗位后,面對煙農提出的煙葉生產技術上的疑問和求助,他總是格外耐心地解答和幫助。因為他知道,幫助了一位煙農,就是幫助了一個家庭。
去年1月初,凜凜冬日,張口便能呵出一團白霧。楊凌宇和舊莫煙站負責人符邊福一大早便來到舊莫鄉龍布分村,他們聽說因為開展烤煙面積落實和種煙地塊核實導致無地種煙,龍布分村的一戶煙農打算外出務工,不繼續種煙了。
龍布分村是坐落在山腰上的一個小村莊,村子里的土地都是坡地和“石頭地”,坡度大,種煙難度高,但即便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仍然有5戶煙農常年堅持種煙,并且靠種煙逐步擺脫了貧困,步入小康生活。
來到煙農畢興光夫婦家,一起圍坐在炭盆邊取暖。
“興光,遇到什么困難說出來,我們一起想辦法,種了那么多年煙,怎么說不種就不種了?”符邊福問道。
“符站,我們實在是沒辦法了,龍布分村就這么點地,土地條件也不好,這幾年重復種植下來,現在附近已經找不到可以種煙的地了。家里三個孩子要上學,小的這個才上五年級?!碑吪d光說著,指了指靜靜地縮在一邊不說話的小女兒。
“父母年紀也大了,一家人都指望著我們夫妻倆過活,租不到地,就想著出去外面打工了,但是又舍不得孩子,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也不愿意放棄種烤煙?!碑吪d光說完嘆了口氣。
了解了畢興光夫婦的情況,符邊福說:“租地的事情,你們不要擔心,只要想辦法,地肯定是能租到,租其他村子的地,只是租得遠一些,路上的時間長一些,奔波得更辛苦一些?!?/p>
聽到事情有轉機,畢興光立馬激動地說道:“別說是其他村子了,就算是租到隔壁鄉鎮的地,為了一家老小,我們也堅持把煙種下去!”
帶著信任和承諾,楊凌宇跟著站長一起奔走在田地間,經過多方協調,幫助畢興光夫婦流轉到了25畝土地,解決了“無地可種”的難題。
2021年,畢興光一家售煙收入達13萬余元。收購結束后,畢興光夫婦又連忙種起蔬菜,給這個家庭又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小楊說今年煙葉收購價格會上漲,現在政策那么好,我們更要好好種煙了!”畢興光高興地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