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老廠鄉藏不住濃濃的年味。今天是趕街的日子,賣菜的大爺用力吆喝,頑皮的孩童跳上跳下,吆喝聲、炮仗聲、嬉笑聲鬧個不停。路邊的“郭總”看著玩耍的孩子們傻乎乎笑著,顯然是忘了妻子叫他買魚的“重任”。
“郭總”本名叫郭明,雖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但這個中年男人從小就敢闖敢拼。郭明年輕時總愛穿著一件舊西裝,打扮成小老板的樣子,卻一直沒干出啥成就,于是鄉親們就調侃他叫“郭總”。但經過多年的努力,郭明靠一雙勤勞的手,在家鄉起了樓、買了車,如今在縣城也買了一套大房子,一來二去“郭總”被鄉親們叫成真的了。
郭明和他的妻子??張宇攝
“妻管嚴”
“咱家小萬今年應該是不回來了”妻子耷拉著臉和郭明抱怨。原來,在去年疫情期間,郭明的大兒子郭文益剛讀完大學,堅持用行動報效國家,在去年3月告別了雙親,去到湖南長沙,成為了一名武警戰士。
“這是好事嘛。”郭明輕聲安慰妻子:“說明我們小萬也能為國家出力了,再說現在疫情......”“你的魚買回來了?”面對妻子的突然“盤問”,郭明眼瞅自己兩手空空,趕忙給妻子倒了杯茶,忙說:“別氣別氣,我這就去買,回來給你做你最喜歡的糖醋魚。”說完,郭明轉身出門。
“豬司令”
“與其在這轉悠,不如趕緊去喂豬”妻子的嘮叨在耳邊環繞,這不快過年了,請工幫忙越發困難。家里現在養著30多頭豬,年過半百的郭明也時常感到力不從心,但是一想到這些年的勞動成果,郭明還是在豬圈里笑出了聲。
自從前些年在農業頻道上看到“桑基魚塘”的農業模式后,愛思考的郭明便動起了心思,與其靠著單一作物營生,不如把“烤煙、玉米和豬”結合起來。
郭明在喂豬。張宇 攝
說干就干,2019年,他靠著攢下的一點錢擴大了烤煙種植規模,從之前的10畝擴大到30余畝,在老廠這個十年九旱的地方,借助抗旱水桶,帶領全村煙農一起到幾公里外拉水,硬是把這棵煙養的又好又壯。由于烤煙種植技術好、能力強,當地黨委政府給他頒發了獎狀,煙草公司聘請他當了全村的烤煙生產輔導員。
老廠鄉山高谷深,煙后作物不是玉米就是苦蕎,種的人多了,價格就很低,但賣完了煙,田地里總不能閑著。于是,郭明不顧勸阻,堅持把地里全部種上玉米,再用賣煙的錢買來許多小豬,搞起了小型養殖場。
直到小豬長大,鄉親們才明白,原來他把之前種的玉米做成豬食,再把豬糞便、玉米秸稈、腐殖土混合成營養土,堆捂發酵后又能為來年的烤煙種植提供養分。到了2021年,在營養土的幫助下,郭明的烤煙長勢喜人,被評為老廠鄉烤煙種植示范樣板點,引來無數煙農和干部前來參觀學習,郭明的養殖場也發展壯大,從原有30多頭肥豬擴張到了近60頭,鄉親們便給他取了個新綽號“豬司令”。
“顧家郎”
自從年輕的小郭在湖南當了武警,全家上下無不感到驕傲,“郭總”更是逢人就夸。如今孩子在外有了工作,只能一周一次通話,雖說兩口子在老家也衣食無憂,但他們總覺得少點什么。
“保護好別人也要保護好自己”電話這頭的郭明強忍著情緒:“我們過些日子來看你”。本來計劃一家子到湖南去陪孩子過年,走走張家界、鳳凰古城,逛逛橘子洲、韶山沖,這些他們只在電視上看過的地方,可是一想到現在的疫情形勢,看孩子的想法也只能暫時擱置。
“明年趕緊領個媳婦兒回來,爸媽等著抱孫子。”嘮了半天,沒啥文化的郭明說出了他的新年愿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