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農王龍在自家地里忙活。?王少毅攝
歲暮天寒,河南省嵩縣菜園村里安靜如常,王龍正在自家煙田里忙活著。他時而蹲下來拿起一塊土,掰碎之后仔細查看墑情,時而在田間來回踱步,盤算著今年的收成……
32歲的王龍是位種煙新手,今年種了150畝煙。前兩年,他在廣州打工,后來因疫情影響回到家鄉。王龍年輕,腦子也活,經過一段時間考察,他決定種植煙葉。這個想法得到了家人支持,在與當地煙草部門溝通后,很快他就承包土地、栽上煙苗,從打工人變成了“新煙農”。
“你家里沒人種過煙,一點經驗都沒有,就敢上?”剛種煙的時候,經常有人這樣問他。
“不怕不會干,就怕不學習!咱還年輕,沒那么多顧慮,回來之后也請教過村里的老煙農,就像他們說的——‘煙站咋說咱咋做’,所有生產環節都有培訓,煙站還實行技術承包,煙技員送技上門,管理起煙田來比我還用心。”王龍總是笑呵呵地回答。
今昔對比,王龍頗有感觸:“外出打工離家遠不說,工作也不穩定,沒有歸屬感,一年到頭剩不下幾個錢。還是種煙踏實,賺的錢不少,而且都實實在在地落到了口袋里。”
這幾年,嵩縣涌現出不少像王龍這樣的“90后”煙農。他們之所以敢想敢干,除了自身干事創業的熱情,煙草部門針對性地推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也給他們吃下了定心丸。
在嵩縣,工業基礎薄弱、發展后勁不足一直是制約鄉村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此,嵩縣大力發展“林、煙、藥、牧、菌”等特色產業,取得良好成效。其中,煙葉產業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小,逐漸成為五大產業中的“領頭羊”,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嵩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副經理張治國介紹,為了引導群眾種煙致富,全縣多個鄉鎮統一進行土地流轉,發展“連片種植”模式,并推出多種經營方式,或由經營能力強的大戶承包,或由合作社經營,或請有能力有資金的鄉賢返鄉創業,散戶則由煙技員等全程進行服務指導。
進入管理階段,煙草部門還會加大技術指導和扶持力度,并大力推廣機械化生產。依托專業化煙農服務合作社,在大田管理時,他們倡導使用小型中耕除草設備清除雜草,使用無人機進行植保以防治病蟲害。此外,全縣近年來積極推廣互助式烘烤,利用烤房群和新改建電烤房實現采烤一體化,這樣一來,成熟采收標準把握不準、烘烤工藝執行不到位等問題都迎刃而解。
政策方面同樣給力:脫貧戶種煙,每畝可享受最高300元的補貼;煙葉特產稅全部劃撥鄉鎮,對煙農進行補貼后,再撥付到村里,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嵩縣閆莊煙站散煙分級現場井然有序。? 席文燕攝
一系列舉措效果怎樣?數據給出了答案:2021年,嵩縣發展種煙鄉鎮9個、種煙村60個、煙農352戶,煙農戶均收入14.3萬元,煙葉產業真正成為富財政、富集體、富群眾的支柱產業。
新的一年已經到來,嵩縣1.8萬畝正在冬耕的煙田里,正孕育著新一輪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