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有一句俗語“聽見弦子響,腳桿就發癢”,傍晚時分,不管老少,彝族都喜歡肩并肩、手挽手盡情跳起快樂“三步弦”。
楊仕陳是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秉烈煙站站長,他是一名彝族小伙,一眼看上去,黝黑的皮膚,逢人總是笑臉相迎,說話帶著濃濃的彝族口音。
秉烈鄉是一個彝族鄉,全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彝族,楊仕陳來秉烈煙站工作具有天然的優勢。在煙站見到楊站長時,他正在用彝族話講電話,講完電話,楊站長憨厚的笑著說:“走,今晚帶你們去跳我們彝族的三步弦去,讓你們見識下我的三步弦”。
據楊仕陳介紹,丫科革村委會以前是秉烈鄉種煙面積最大的村委會,僅丫科革村小組就有40戶農戶種1000多畝烤煙,土地資源是很好的、又有臥式烤房,種煙條件比較好,但近兩三年由于受辣椒、土豆產業和外出務工的沖擊,煙農大量流失,僅剩李紹榮一戶種植烤煙了。
半個小時的車程,大家來到李紹榮家,李紹榮從1997年到現在一直種煙,家里三層樓的房子都是種植烤煙建起來的,他對烤煙有著深厚的感情,看著烤煙一步步在他們村消失,他也很不舍,甚至很心疼。
楊站長對李紹榮說:“其實我們今晚上來,主要是馬上就過年了,大家都在家,想麻煩你把以前種過煙的、現在家里面有小孩要上大家或者正在上大學的農戶,喊過來聚一聚”,“今年,煙葉收購價格上漲6%、補貼增加20元/擔。而且,被大學錄取并就讀的煙農子女,有助學幫助,想給大家講一講”。
李紹榮說:“這樣太好了,種煙收入穩定,我們村以前種煙的那些,好多都跑去種小米辣和洋芋了,想一夜暴富,到最后,一屁股債背著。”“我們樸拉(彝族)最喜歡的是跳三步弦,我把音樂一放,不用喊,大家就來了”。
伴隨音樂,農戶們一個接著一個來,不一會兒,李紹榮家的院子擠滿了人。吃飯的吃飯,跳舞的跳舞,楊站長跑進跑出,用彝族話和他們講今年的種煙扶持政策。最后,大家手挽著手在李紹榮家的院子歡快的跳著“三步弦”,大家和農戶們打成一片。
回來的路上,楊站長說:“今晚的來‘跳’這個三步弦還是有收獲的,現場就有4戶農戶答應種煙”。
2022年,秉烈鄉煙農戶數增加20多戶。楊仕陳充分自己是彝族的優勢,積極發展新煙區和新煙農,讓他的煙農“朋友圈”越來越多,這是干在實處最好的詮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