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陽光,有種說不出的明亮,讓走到田埂上的人們全身都感到暖洋洋的,云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文井鎮文華村的村民黃磊一家正在自家田里忙碌著,種植煙后第二季生菜。
文華村的農戶在移栽煙后第二季生菜(李成舟 攝)
黃磊一家種煙14年了,雖說這幾年種煙收益很好,但看著烤煙采摘后的大片冬閑地,黃磊心里一直有一種有力使不出的感覺,覺得還應該做點什么。“瞌睡就有人送來枕頭”,鄉村振興工作徐徐拉開帷幕,景東彝族自治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深入基層多方調研,決定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和縣委、縣政府政策支持,通過資金補貼、技術推廣等方式,因地制宜,大力推行各類煙后作物種植,文華村的生菜就是一個發展得很好的煙后作物產業。
文華村的煙后第一季生菜長勢良好(李成舟 攝)
黃磊介紹道:“第一批已經成熟售賣了,今天栽種的是第二批,為了加快種植,縮短時間,這幾天就請了人幫忙一起移栽,現在2月初,這批結束后整地理墑種煙時間剛好合適。”文井鎮豐富的光、熱、水、土、氣候等資源,是不可估量的自然財富,給予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走向致富的信心。如今,文井鎮像黃磊這樣的勤勞村民,都有自己的“產業群”,靠得都是煙后冬農作物的模式,有的種生菜、有的種蠶豆、有的種水晶豌豆、有的種油菜花,種類很豐富。
“我們在文井鎮推行煙后作物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實現規模化,文井鎮近幾年土地流轉規模越來越大,充分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土地連片,機械化輔助管理,管理成本越來越小,產量逐年增加,效益可以說是一年更比一年好。”文井煙葉站技術員鄧楊介紹。景東彝族自治縣近幾年農業發展勢頭迅猛,但也存在現代化技術不夠等問題,文井鎮正積極探索“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從籽種管理到生產銷售全過程服務,確保使用優良的種子,通過培訓提升現代化種植技術水平,再通過“訂單化種植”確保銷售渠道暢通,保證農產品品質,保障農戶利益,真正助農致富。
據初步統計,文井鎮今年約種植生菜7520畝,總產量達5.8萬噸,產值可達6960萬元。下一步,景東彝族自治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將積極作為,通過政策引導、宣傳培訓,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同時將在其他鄉鎮、村組引入不同作物和生產技術,著力幫助農民鼓起“錢袋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