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高大魁梧的身材,也沒有能說會道的口才,但一談到煙葉生產的事,總能讓他眼中有光、滔滔不絕。自2012年參加工作起,他就滿懷對煙草事業的熱愛,堅守在煙葉生產一線,十多年來默默耕耘,為金葉飄香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獲得的榮譽和獎章無數,2021年更是憑借執著專注脫穎而出,榮獲“湖南省煙葉生產先進個人”稱號,他就是在大美煙田里書寫青春華章的煙草人劉亮。?
愛崗敬業?平凡中彰顯不凡
一畢業就踏入煙草行業的他,雖然是煙草專業的,但是為了更好的把書本里的理論知識融入到一片片煙田。他白天下地查看煙株長勢,與煙農交流,深入了解自己片區的煙田特性和每一戶煙農的情況;晚上挑燈夜讀,刻苦鉆研煙葉移栽、病蟲害防治、水肥運作及創新技術等相關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行普及推廣,毫無保留的傳授給煙農。煙葉烘烤階段,他每天穿梭于烤房之間,仔細觀察煙葉變黃、烤房排濕情況,一炕一炕總結,一炕一炕對照,用心鉆研中溫中濕烘烤工藝。
現在的他是行家里手,從育苗、施肥、移栽、大田管理到煙葉的采編烤都能說得有條不紊頭頭是道,煙農有什么難題,第一個找到的就是他。遇到煙農求助,不論天有多晚,不管刮風還是下雨,他總會盡自己可能第一時間趕去幫忙。有次他片區的一戶煙農因外出耽擱不能及時往干旱的煙田灌溉,他聽說以后,深夜趕到煙田整理水溝,到上游水庫開閘放水,在煙田邊上守著直至那片缺水的煙田全部灌溉好,又拖著疲憊的身體挨家挨戶的查看完其他煙田的灌溉情況后才回到煙站休息。
甘于奉獻 ?舍小家為大家
身為瀏陽人的他,自考入常寧煙草后,因為煙葉生產工作繁忙且離家距離較遠,盡管非常思念從小帶大他的爺爺,也只能在節假日匆忙趕回去看看老人。人老了,沒有太多的念想。每到節假日,在屋頭遙望孫子回家的身影就是老人幸福的牽掛。因為工作原因,每年的中秋和國慶都不能休假,能回去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2021年7月下旬,老人突然病倒了,恰逢煙葉專業化分級重要階段,工作任務繁重,且事關煙農一整年的收成,接到消息的劉亮心中焦急,卻只能先把工作安排好,計劃著分級結束后收購開始前的空隙,趕回去看望老人。年逾九旬的老人,身體雖然一直硬朗,但這一病,竟如燃盡的蠟燭,奄奄一息。剛完成一天工作的劉亮連夜開車趕回老家,老人還是沒來得及見心愛的孫子最后一面,在那個深夜匆匆的“走”了。對著家中設起的靈堂,劉亮悲痛不已,思緒萬千卻只能忍著傷心難過在堂前磕幾個頭,又一刻不停的趕回投入到工作中,家里親戚因此頗有微詞,他無法也不能辯解,只能沒日沒夜的工作,擠出時間在老人上山那日再次趕回去,僅僅一個禮拜的時間他暴瘦十多斤,也沉默了不少,卻沒有落下一丁點工作。
樂于助人,用愛心暖人心
真誠、樂于助人是他的個人標簽。他常說不管同事還是煙農都是他的朋友和親人,更何況自己還是一名共產黨員,遇見別人有困難,怎能不伸出援助之手呢?在他的服務片區有位叫劉建榮的煙農,年逾古稀,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子女又都不在身邊,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經常去他家串門,節假日送上慰問品和紅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時幫忙掃掃地,有時幫忙煙葉打打頂,雖然都是些小事,但要持之以恒,一以貫之的做下去卻不容易。2022年備耕期間,劉建榮突發耳疾住院,劉亮得到消息后第一時間去醫院慰問煙農,又幫忙接其出院。得知劉建榮的兒子要接替父親種煙的時候,每次下鄉都特意繞道他們家煙田看看,不厭其煩的事事操心指導,手把手教其種植技巧。他說他的想法很簡單,談不上什么回報社會的大命題,只是想起家里的老人,想起兒時搖頭晃腦背過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而已。
一件件小事,一個個腳印,他扎根基層,在煙田里揮灑青春的活力,用汗水和泥,夯實常寧煙葉發展的地基;用青春磨墨,書寫常寧煙草發展的畫卷;用信念作帆,揚起常寧煙葉發展的風帆,用實際行動詮釋煙草人的真誠與務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