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漸濃,萬物生長,正是春種好時節(jié)。在貴州施秉縣白垛鄉(xiāng)王家村烤煙育苗基地,一個個大棚規(guī)范有序,管理人員肖華英正在調整大棚溫度,一年一度烤煙育苗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綠色防控基地管理人員譚燕和工人挑選粘蟲化蛹。宋盛勝攝
煙農冉易農正在查看剛播種的煙苗,他告訴筆者,自己種植烤煙已有16年,每年都種植40畝左右,收入在18萬元左右,種植烤煙收入還可以,技術上也不用擔心,煙葉站里面經常派技術員來指導,烤煙種植技術有保障,他對烤煙產業(yè)更有信心。
綠色防控基地管理人員譚燕查看蠋蝽配對情況。宋盛勝攝
“以前種植烤煙都是自己家育苗,憑借著傳統(tǒng)的種植習慣來種植,種出來的烤煙容易生病,產量不高,還種得少,也就能維持基本開銷。”正在育苗的村民石原海說,現在是專業(yè)化育苗,專業(yè)的技術人員來指導種植,跟傳統(tǒng)的種植比起來簡直好太多了。
人員譚燕和工人一起裝配養(yǎng)殖籠。宋盛勝攝
“烤煙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種植、采收的時候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光是育苗就帶動用工400余人次,發(fā)放工資240萬余元。目前,全縣18個育苗點正同步開展育苗工作,育苗好后,將按照一畝8.5盤供應給煙農。移栽時,包村技術人員還會指導煙農按照生產標準進行移栽和田間管理。”施秉縣農業(yè)農村局負責人李承鼎如是說。
煙葉站技術員肖華英查看苗棚情況。宋盛勝攝
近年來,施秉縣通過市場導向為目的,積極對接煙草公司,通過“公司+政府+農戶”的種植模式發(fā)展烤煙種植,投資400余萬元修建烤煙育苗大棚和烘烤房100座,派遣專業(yè)技術人員“坐鎮(zhèn)”,從育苗到移栽、管理、采收、烘烤等都有專業(yè)技術人員手把手指導。就此,“標準化種植”替代了傳統(tǒng)種植,施秉縣烤煙逐步走出了“弱、小、散”的困局,迎來了規(guī)模化發(fā)展。2022年,施秉縣烤煙計劃種植面積3.2萬畝7.7萬擔,惠及煙農戶810戶,預計產值1.1億元。
煙葉站技術員肖華英查看育苗棚溫濕度。宋盛勝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