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開展綠肥翻壓。通訊員供圖
圖為苗棚管理人員查看棚內溫濕度情況。通訊員供圖
圖為苗棚管理人員進行水肥管理。通訊員供圖
圖為煙農挖掘機在煙開展深耕凍垡。通訊員供圖
三月,春潮涌動,萬物競發。
行走在湖北十堰煙區廣袤的田野上,沁人的花香、芬芳的泥土、轟鳴的馬達,還有廣大煙農和煙葉科技工作者們辛勤勞作的身影……構成了一幅壯美如畫的春耕勝景。
“為防范疫情反彈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為穩步推進今年的春耕生產工作做了全面充分的準備。”在湖北省十堰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主要負責人王洪斌看來,今年開局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得益于全市各煙區下好了一盤春耕生產的“先手棋”。
備足“糧草”忙春耕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春耕備耕,充足的農資供應是重要前提。
農事活動是一道“綜合題”。搶抓時令忙生產,各環節一樣都不能少,一件都不能落。自去年年底起,十堰市就立足“早”字周密部署謀劃2022年春耕生產工作:組織鄉鎮黨委政府組織煙站“點對點”跟進煙農需求,制訂出臺補貼政策,精準對接農資生產企業,成立運輸服務小分隊……
務實高效的行動,贏來了搶抓生產的先機。今年元旦前,一輛輛滿載煙用生產物資的運輸車先后抵達各煙區;緊接著,各煙區迅速組織技術人員和服務隊員將農藥、化肥等物資配送到戶。
“煙草公司為我們送貨上門,質量上有保證,補貼上有力度,服務上也貼心。”有著10年種煙經驗的房縣門古寺鎮白羊村職業煙農鄧明超深有感觸。前不久,鄧明超還喜獲“湖北省十佳職業煙農”榮譽稱號。今年他計劃種植煙葉80畝,保守估計凈收入可達到25萬元。
在十堰市,像鄧明超這樣嘗到種煙甜頭的增收致富能手絕非個例。據了解,2022年,十堰市落實煙葉種植面積9.1萬畝,計劃收購煙葉20.52萬擔,發展職業煙農2800余戶,預計烤煙戶均售煙收入12萬元。
育出壯苗起好步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春耕生產,培育優質壯苗極為關鍵。
1月28日,氣溫驟降,十堰市迎來了新年的首輪降雪。2月7日,舊雪未融,新雪又至。持續的低溫凍害天氣,給煙葉育苗工作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以“雪”為令,打好育苗保衛戰,迅即成為全市煙葉生產工作的“重頭戲”。各煙區迅速發起“苗棚管護行動”,組織煙技員及時清理積雪,做好苗棚維修和消毒工作;開展苗池平整、清溝排水、基質裝盤等工作,確保種子精準落戶到苗池;實行24小時“雙崗”輪值,嚴格按照技術標準做好煙苗溫濕度、水肥管控……
春光不負趕路人。3月,走進十堰市竹山縣擂鼓鎮標準化育苗工廠,春的氣息撲面而來。推開棚門,一排排育苗盤整齊劃一地漂浮水中,幼小的煙苗綻綠吐翠,長勢喜人,煥發著勃勃生機。
隨著氣溫回暖,病蟲害也隨之而生。為有效阻隔害蟲飛入苗棚危害幼苗,連日來,擂鼓煙站技術人員和專業化育苗服務隊員正忙碌地為苗棚安裝“綠色防護網”。
“我們自2月10日起分梯度啟動播種,2月15日完成了海拔800米以下煙區的播種,2月25日實現了海拔1000米以下煙區的播種,整個進度較預期提前了三天。”據十堰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煙葉生產科負責人李愛華介紹,“目前,全市大部分煙區幼苗生長已進入‘小十字’生長期,預計可供移栽大田面積9.1萬畝。”
農機農藝解民憂
春耕生產,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是有力支撐。
十堰地處秦巴腹地,是典型的山區農鄉,核心煙區主要集中分布在坡陡山高的竹山、竹溪、房縣等中高海拔地區,煙農時常面臨著“機不好用”“機不會用”“無機可用”的困擾。
然而,十堰市加速推進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的探索從未止步。去年以來,十堰市以房縣、丹江口市等煙區為試點,落實全程機械化試點煙田1000余畝,基本實現了耕地、起壟、覆膜、移栽、植保等多個環節的全程機械化作業。
十堰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現代煙草農業辦公室負責人饒勇認為,聚焦高效實用目標,推廣使用中小農用機械,是加快推進十堰煙區現代煙草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2月,眼見春節臨近,饒勇和同事馬不停蹄地趕赴省外山東、省內襄陽等的農機生產企業,選配符合十堰山區煙葉生產的適用機型。
“坡地深翻機、雙驅動犁地機、‘自走式’移栽機,還有‘小型四驅拖拉機+掛具’‘履帶式拖拉機+掛具’……”這些都是他們連續奔走數月的戰果。
2月8日,春節上班第二天,十堰市煙草部門和煙區黨委政府緊鑼密鼓地籌備農機農藝融合演示現場會,邀請農機供應商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講授煙機操作規程。
2022年,十堰市將全面整合政策、服務和項目資源,在鞏固提升全程機械化試點工作基礎上,重點打造農機農藝融合5個市級示范鄉、5縣級示范村。
新的耕耘已然開啟,新的豐收正在孕育。和煦的春風,染綠了希望的煙田,也必將為十堰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硬核支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