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福建泰寧,空氣里還夾雜著一絲涼意,卻不妨礙萬物舒展。汽車駛過迂回蜿蜒的山路,周圍漫山遍野的樹木郁郁蔥蔥,下了一段陡坡之后,看到了正等著我們的李志鵬和他身后“撒歡兒”生長的煙葉 。
“這兩天,我們的任務是完成路南片這片田的培土,一組掀膜,二組培土、三組蓋膜……”初見李志鵬,這位35歲的年輕人正在路邊跟幾位工人交代著這兩天的工作任務。
李志鵬出生在福建省泰寧縣雙坪村,村莊依山而建,屋舍錯落有致,被一片片綠油油的煙田包圍,沿山勢自上而下層層鋪疊的梯田,配上清秀整齊的煙株,即使天公不作美,畫面也依然壯觀。
“原本這些田很多都荒了,這片、這片,還有那片,都是雜草。”見到筆者,李志鵬就開心地介紹起了自己的“領地”。為了復耕這些田塊,去年年底,李志鵬找來大型履帶式旋耕機打田,光打田費用就花了2萬多元。
用李志鵬自己的話講,他是一位經歷比較“坎坷”的菜農。2011年大專畢業后,他從事股票金融工作。2015年年底,返鄉創業,立志農業,但一直不順心。“這些年租了30多畝田,每年都種蔬菜或者瓜果,除了第一年種花菜賺了一些錢,其他年份基本虧本。”他說。
“最大的問題還是銷路。價格不好的時候,即便送到超市,人家也理都不理。經常是白天把菜送到福州、廈門,晚上再原封不動拉回來,其中的心酸不忍回想。”說起這些年的經歷,李志鵬唏噓不已。
2022年,在父親的影響下,李志鵬決心種植煙葉。李志鵬的父親李昌金是雙坪村的老支書。2021年,李昌金種了31畝煙葉,收入14多萬元。
初次種煙的李志鵬干勁十足,一口氣種了160畝,其中有60畝是撂荒田。
“這些田又小又陡,如果只種水稻的產值只有1500元左右,扣除成本沒什么錢賺,大家不愛種。” 李昌金說道,“現在縣里出臺了優惠政策,實施了稻煙田保護,煙葉計劃也增加了。煙葉的畝產值高,平均能達到4500元以上,加上水稻,每畝產值能達到6000元。效益好,大家種田的積極性就高,很多撂荒的山垅田又種上了煙葉,收完煙葉后再種植水稻,形成良性循環。”
為了達到以煙促糧、以煙穩糧的目的,2021年開始,泰寧縣建立起“縣方案+鄉措施+村民約”的稻煙輪作基本農田保護機制,保護稻煙田5萬畝。2022年,全縣煙葉種植面積增加6000畝,其中將近2000畝是耕作條件比較差、農民不愛種的山垅田。
“種煙前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煙草公司給了我底氣。”李志鵬說,“農業最關鍵的就是天氣、技術、銷路和效益。煙草公司有完善的消雹機制,鄉里就有消雹作業點;有種植保險,每畝最高理賠達到1300元;有技術人員每天到田間進行指導,銷路不愁、效益好。”
“煙草部門對我也很關心。肥料供應的時候,知道我很多田是以前的撂荒田,會缺鎂,就在鎂肥上對我傾斜。”說起自己這段時間的種煙經歷,李志鵬滿是感激。
“去年,煙草公司對我們這些新手種植大戶專門進行了培訓。打田前,煙葉辦就教我要分片錯時移栽,每片間隔2~3天,方便農事操作。就這一條建議,我就大大受益。我根據他們的建議將160畝煙田分成8個片,做起事來非常從容。好比說現在的培土,我這兩天培完這片,下一片剛好長到培土標準。如果一股腦兒種下去,160畝同時進入培土階段,根本來不及。后期的采收烘烤就更不用說了,到時候160畝煙同時成熟,來不及采,肯定是眼睜睜看著煙葉爛在田里,那都是錢啊。”他說。
“李志鵬肯學,專門問我要了一本煙草栽培技術的書自學。我們也希望通過他,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事煙葉、從事農業生產。”對李志鵬的勤勞好學,大龍煙站站長肖義生贊不絕口。
“現在,幾乎每天都有人來指導我,一切都井然有序,我很踏實,也很放心。”站在田埂上,李志鵬環視四周,眼里充滿了希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