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河南洛陽,暖風拂面,桃紅柳綠。進入下旬,也正是這里煙苗移栽的黃金時節。
走進伊川縣江左鎮煙薯輪作示范區,數千畝整齊劃一的廣袤煙田顯得格外奪目。田間里,煙農們全力以赴搶抓時節,打穴、放苗、覆膜、鋪灌……全面鋪開煙苗移栽工作。
據了解,今年江左鎮共有煙葉種植大戶26家,種植面積2200余畝,預計將在5月上旬高標準完成煙苗移栽工作。
為推進鄉村振興、打造煙薯輪作示范區,江左鎮政府結合當地富鉀富硒的生態優勢和“老煙區”的種植歷史,積極引導農戶進行規模化、精細化種植。今年,為確保煙葉種植的進度和質量,江左鎮政府在土地流轉、招商引資、農民就業、政策扶持、資金對接等方面下足功夫,并安排專人與煙草局、農業局做好對接,委派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讓煙農安心,為全鎮煙葉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基地+農戶,村民致富新途徑
長期以來,土地在農村老一輩人心中都是“金疙瘩”,但隨著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家里留守的只有老人、小孩,打理田地就顯得比較吃力,忙忙碌碌一年結束,收益仍然很微薄。
“我家里有3畝田,村里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種烤煙,每年每畝有400元的分紅。我在烤煙種植大戶那里幫忙,一年做工還能得收益,計算下來,比自己種那3畝地強多了”。江左鎮耿村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敞開心扉道,滿臉洋溢著幸福。
江左鎮為了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政府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對農田進行統籌規劃,深入分析區域優勢,科學合理確定產業布局,把煙薯輪作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助農增收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積極引導村民采用煙薯輪作的模式來促進增收。江左鎮煙薯輪作示范區依托“農民種植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把田地從農戶手中拿過來,再以村集體的形式租到種植大戶的手中。因為煙薯輪作產業需要大量人工的特點,進而調動全鎮許多村莊的閑散勞動力積極參與,他們所獲得收益甚至遠高于自己種的“一畝三分地”。許多農民主動把田“送”出去,收租金、拿分紅,坐在家里就有收益。經過集體化土地流轉后,全鎮種植烤煙的規模也不斷擴大,預計2023年全鎮煙薯輪作示范區種植面積將增加到3000畝以上。規模化效益將不斷增強。
煙薯輪作前景好,返鄉躬耕正當時
“小耿,又要去煙地里了呀!等著收益好,來年我也跟著你干!”大家口中的“小耿”正是江左鎮耿村的鄉賢返鄉創業帶頭人耿曉東。
耿曉東在2021年疫情期間回到家鄉,雖然家鄉環境依舊宜居,但是卻沒有特色的產業。一直以來,如何讓豐富的農業資源轉變為家鄉經濟發展的引擎?如何在國家鄉村振興的藍圖下不負韻華,成就一番作為?在看到江左鎮政府號召鄉賢返鄉和煙薯輪作的“基地+農戶”模式后,欣然加入,成為全鎮最年輕的“青年煙農”。
耿曉東說,“國家的鄉村振興前景廣闊,投身農業必然大有作為,我十分贊同和看好鎮政府煙薯輪作的模式及探索,也定然會以十分的投入、百倍的努力爭做一名合格的新農人。”據悉,耿曉東在去年的煙薯輪作土地流轉中,煙葉種植面積400余畝,是全縣東部地區煙葉種植面積最大的農戶。
技術培訓強服務,優化管理促增收
“覆膜能起到殺菌、保溫、保濕的作用,避免水土、肥料流失,能保證土壤有充足的含水量,提高了煙苗移栽成活率和煙葉產量,加快煙苗移栽進度,保證煙苗適時移栽,為煙葉豐產打下了堅實基礎。”煙苗移栽現場觀摩會上,伊川縣煙草局技術人員介紹道。
江左鎮數次召開煙葉種植觀摩會,通過“以會代訓”的方式提升群眾煙葉種植技術,確保煙農做政策上的“明白人”,技術上的“精細人”,管理上的“能干人”,參訓人員無論是技術上還是觀念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目前,煙民利用氣候、土壤等優勢,因地制宜地展開規模化覆膜、移栽、施肥、防蟲等移栽工作,江左鎮政府、煙站通過為廣大煙農提供技術支持及精細的服務,讓煙農在種植、銷售上吃了定心丸,營造出“農民有實惠、農業有奔頭”的濃郁氛圍。
深耕細作篤前行,一朝收獲終有成。放眼江左小鎮,一個個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落地生根,一個個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躍入眼簾,一幅幅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鄉村振興圖景,正在朝我們徐徐走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