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黃紹英的新家,外墻貼著灰白色的瓷磚,寬敞的客廳擺著一套暗紅色的實木家具,很是氣派。黃紹英正坐在自家門前,樂呵呵地剝著玉米。“如果不是種烤煙,做夢都不敢想我能住上這樣的小洋樓。”
身形精瘦的黃紹英今年60歲,是云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萬民村委會德卡村民小組的一名煙農。
前年,黃紹英利用這些年種煙攢下的錢,蓋起了小洋樓,搬離住了十多年的破舊老屋。
別看現在黃紹英日子過得順風順水,早些年的時候,她和鄉親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玉米、大米,一家人的年收入不過2000元。
轉機發生在2003年。這一年,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結合萬民村的實際情況,到村里動員村民種烤煙。然而大家種慣了玉米、大米等作物,沒有人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于是,祿勸縣局(分公司)煙技員挨家挨戶主動登門,給大家伙分析種植烤煙的前景。黃紹英和丈夫聽后動了心,便大著膽子種下了5畝烤煙,第一年就有了近2萬元的收入。幾年后,村里種植烤煙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伙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
2009年,正當黃紹英一家的生活漸漸好轉的時候,家里的“頂梁柱”卻倒了,她的丈夫患上了慢性胃炎,高昂的治療費用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年后,黃紹英的丈夫還是走了,全家的重擔都壓到了這個彝族女漢子身上。
歲月不饒人,隨著年齡增長,黃紹英在勞作時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祿勸縣局(分公司)了解到黃紹英一家的情況后,主動上門做好服務和指導工作,教導她的大兒子從頭學習種植烤煙的技術,以此減輕她身上的重擔。通過悉心指導,黃紹英大兒子的種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從此家里又多了一個種煙能手。
黃紹英為人仗義、做事踏實,大家伙在村里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愿意找她。2015年,經過村民們的推舉,黃紹英當選為萬民村委會德卡村民小組的組長。面對大家的信任,黃紹英暗自下定決心要帶領村民們過上好日子。
萬民村委會的經濟如何發展?村民如何脫貧致富?“在穩固煙葉產業的基礎上,開展高標準煙田建設,走多元化發展道路。”這是九龍鎮政府指明的方向。
種植煙葉多年的黃紹英,在這件事上最有發言權,曾經她租了4家人的73塊地,這些地分散在各處,打理起來十分不便。
在當地政府的帶領下,全鎮土地慢慢流轉起來,成了連片平整的2570畝高標準煙田,水利保障率高達87%。自從流轉土地之后,黃紹英帶頭種植了12畝煙葉,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管理起來很是方便。“土地流轉后,我們煙農的各種種煙成本減少了,效益增加了!”黃紹英高興地說。
2021年,黃紹英一家的煙葉收入超過了5萬元,再加上小兒子在外打工,一個月也有好幾千,一家人的生活也算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黃紹英家的變化大,其他鄉親們的變化也不小。“最近幾年,村里面建起的新房一家比一家氣派,買小汽車的人家接近一半。”黃紹英介紹。
住進了新房,黃紹英一家人其樂融融。黃紹英對未來的生活又有了新的期盼:希望兩個兒子盡快成家,自己早日抱上孫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