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今年一開春,四川鹽邊縣紅格鎮聯合村的煙農王樹杰沒再出遠門打工,轉而盯上了隔壁紅民鄉的350畝荒地。頭幾年,因為向往外面的繁華,王樹杰這位80后煙農離開了田間地頭,可在外務工歷盡艱辛之后,他還是選擇了回鄉。
眼前這350畝連片土地,是鹽邊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紅民煙點幫著協調的,其中320畝拿來種烤煙,30畝用來種植果蔬、養殖家禽。王樹杰說,要認真經營這份穩賺不賠的“工作”。
作為四川煙區4.45萬戶煙農的一員,王樹杰的選擇并不稀奇。2022年,全省落實烤煙面積109.4萬畝,涵蓋5個市州21個縣229個鄉鎮1210個村,煙農戶數達到4.45萬戶。
新的就業形勢下,“老煙農”回歸煙田算不得新鮮事,可對四川煙區來說,也不是什么輕松事。2021年7月,作為全國煙葉高質量發展現場會承辦單位,四川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在會上分享了關于“在哪種煙、誰來種煙、怎么種煙、為誰種煙”“四個課題”的戰略思考和務實行動,提出分別從創新土地流轉、基本煙田保護、加快建設高標準煙田、爭取長遠政策四個方面,做實鄉村振興的煙葉產業基礎,千方百計為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四川力量。
近一年來,圍繞“四個課題”、聚焦“誰來種煙”,四川煙區綜合施策“育主體”,既為激活煙葉要素之源增添了動力,也為穩定社會就業打造了優質產業。
——圍繞“強農”,培育新型種植主體。對不同主體的基本特征、生產用工、投入產出、成本構成等因素進行分析,精準識別、分類認定,每年進行動態評估調整,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新型組織結構,探索將職業煙農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范疇,對不同主體分類配套不同的培訓策略,真正讓煙農懂經營、善管理、有技術。
——圍繞“惠農”,完善生產獎補措施。落實好產前投入政策,積極引導產前投入產后兌現,為煙農搭建銀行信貸橋梁,完善職業煙農保險保障機制,加大煙葉災害救助力度,擴大保險保障范圍,解決煙農后顧之憂。
——圍繞“富農”,多業融合促進增收。與煙農成為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探索培育以產業工人隊伍為主的新型服務主體,實現勞動力資源有效利用,在核心煙區積極構建“以煙為主、產業融合”綜合體建設模式,推動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為煙農增收、煙區發展注人新動能;探索“菜單式托管”服務,推動煙農合作社規范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一站式服務;完善煙農收人統計分析,綜合提高煙葉種植、多元經營、勞動務工、股金分紅等多元收人。
2021年,四川煙區實現煙農售煙收入44.1億元,戶均收入達到10.16萬元。
如今的四川煙區,受益于煙葉生產強產業、穩就業的“惠民清單”,“王樹杰們”有了更強烈的歸屬感、幸福感,他們信心滿懷跟著煙草行業繼續自己的種煙增收事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