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微不足道,但在我們許昌煙草行業的成長歷程中卻足以刻骨銘心。炕房的變化,母親的笑容,見證了許昌煙草行業40年滄桑巨變,面對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對努力的昨天滿懷敬畏、心存珍惜;對美好的今天懷有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對令人期待的明天信心滿懷、憧憬向往。
40年前,記憶中炕房好大好大,每個生產隊的炕房都集中在一起,炕房的墻是用摻了麥草的泥土一叉一叉給垛起來的,頂是起脊的并用麥草給苫起來,炕屋里的火龍是用泥脫成的土八磚壘成的,一座炕房兩排釬桿,能夠滿足7-8畝煙田煙葉的烘烤需要;那時候,蓋炕房既是一項苦差事,要挖土、和泥、垛墻;更是一項技術活,要保證泥墻不傾斜,麥草苫的頂均勻一致不漏雨,還要把周邊給壓嚴實,防止刮風時把麥草頂給吹起來;烤煙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即使經驗最豐富的炕把式,也要一次次鉆進炕房內,頂著火龍炙烤實地查看煙葉變化情況,夜里更是不敢有絲毫馬虎,所以每每烘烤時節,炕把式的臉上、手上、身上就好像永遠也洗不凈似的,總是帶著煙炕灰,兩眼通紅;由于溫濕度很難控制,常常因為一點疏忽就造成整炕房煙葉烤壞,或黑糟或黑紅或青灰……因此,不到出炕誰也不敢對烤出來的煙葉打包票。后來,生產隊解散了,各家各戶自己種煙,幾家合起來用原來生產隊的炕房烤煙,炕把式總是會有意無意的按照自己家煙葉情況來控制溫濕度,所以烤出來的煙葉總是讓母親很遺憾也很不甘。
(圖為早期炕房)
1985年,我家終于蓋了自己的炕房,炕房要小得多,墻的下半部是用藍色的磚砌的,上半部還是摻了麥草的泥土,炕房的頂是用藍色的瓦扣的,炕屋里的火龍還是用土八磚,炕房只有一排釬桿,能夠滿足自家3-5畝煙葉地烘烤。炕房蓋起的時候,父親和母親還放了鞭炮,因為再也不用和別人合伙烤煙,可以根據自家煙葉的情況控制火候,可以烤出更多金黃金黃的煙葉了。
九十年代后期,煙草行業為支持煙農發展煙葉,更好地落實三段式烘烤法,出臺了對炕房的扶持政策,倡導農民建設炕房群,承諾每座炕房給予一定補貼。此時村里的炕房紅磚紅瓦,大小、樣式是統一標準,每座炕房能夠滿足3-5畝煙葉的烘烤,蓋成后又統一外粉成金黃色,還用紅色的油漆刷上編號,很是整潔漂亮。炕房因為全部是磚結構,不用再每年都進行大維修。溫濕度計改成了自動的,人們更愿意用三段式烘烤法烤煙葉而不再憑老經驗,煙葉烘烤質量有了一定提高。母親非常高興,因為是使用自動溫濕度計的聯排新炕房,既不用每天都必須冒著酷熱進到炕房查看煙葉烘烤情況,還可以大家輪流看護炕房,不用每次烘烤時都熬夜看炕了。
(圖為二代改良炕房)
2006年,烘烤技術再次改進,炕房再次升級,許昌大力普及推廣密集式炕房,炕房的頂不再是木頭起脊式樣,而是給改造成預制板搭建的平頂式樣,炕房內的火龍也給改成了生產廠家專門生產的鐵火龍。炕房的密封性能更好,溫濕度更好掌握,烤煙變成了更加容易一些的活,成炕烤壞煙葉的情況得到了初步控制。出炕時,看著一地金黃金黃的煙葉,母親臉上滿足的笑容幾乎都沒有消失過。
進入十三五,隨著煙草行業對煙葉生產扶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一個個有規模、有氣派的現代化烘烤工場展現在我們面前,統一的標準、統一的樣式、統一的格局,一座座規范、整潔、美觀、實用的新式密集式炕房上,中國煙草的綠色標識牌格外醒目,一座看起來不大的炕房竟然能夠滿足17-20畝煙田煙葉的烘烤需要。自動化溫濕度控制儀,專業化烘烤隊,人們再也不必一次次鉆炕房當烤白薯,一個人可以管理好幾座炕房,烤煙變得更加專業、更加容易、更加簡單,幾乎不可能再發生整炕烤壞煙葉的情況,煙農減工、降本、提質、增效成為了現實。雖然我們都已長大成家,母親也因為年紀大了不再種植煙葉,可每次看到這漂亮的烘烤工場,她都會顯得非常的激動,常常請求人家,讓她過去看一看,摸一摸,如視珍寶,然后感慨一番,此時布滿褶皺的臉龐笑的如一朵盛開的菊花。
現在,綠水青山,碧水藍天,炕房再次更新換代,由煤改電。電烤房自動化程度更高,更加清潔方便,不僅節省時間,減少體力勞動,降低生產成本,而且進一步提高了炕煙的安全性,改善空氣質量,保護生態環境。有人測算,使用電能烤房每炕煙可比普通燃煤烤房節約能源、用工等成本費用600-800元左右,而且之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能夠有效得到緩解。“哎呀,這炕好,估計再也不用跟以前一樣,只要一點火開始炕煙,就滿院子落灰,不僅能富農民,還能美鄉村,多美!”已年逾古稀的母親聽說后很是欣喜,神情里滿滿的與榮共焉。
(圖為目前電代煤炕房)
40年時光荏苒,40年滄海桑田。40年來,炕房的更迭變遷見證著煙草行業的發展歷史;40年來,烘烤方式的不斷變革述說著煙草行業的奮斗與擔當;40年來,母親的笑容鐫刻著煙草行業的奉獻和榮光。作為煙草人,我堅信許昌煙草的明天會更美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