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雨水豐沛,這對于常年干旱的山區德苴鄉來說,正是久旱逢甘霖。大理州彌渡縣德苴鄉金星村委會禹家田村的田間小路上,隔老遠就看到老林背著打藥桶打農藥,防治蚜蟲、薊馬,為他的“黃金葉”保駕護航。
禹林在地里給煙苗澆水。
今年53歲的老林名叫禹林,他種煙已有二十余年,從“小林”到“老林”,種植貫穿了他的前半生。
禹林雖五十多歲,可接受新變化卻毫不遜色。“跟不上社會發展就要被淘汰,時代在變,我也要跟著變咯!前幾年智能手機興起,看著別人在那擺弄,當時搞不懂這東西有什么好看的。后來,種植用手機簽合同,各種種植、烘烤技術和補貼等在手機上就能看到,我也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使用。你別說,還真是新奇,這個智能手機教了我好多呢……”老林打開了話匣子。
“以前簽合同農戶無論多遠,都得親自簽字按手印,現如今推廣合同網簽,我們只需要在手機上操作一番就可簽訂合同,我自己用手機就簽了10畝種植合同,得擼起袖子加油干。”
禹林現在對智能手機的使用可謂駕輕就熟,合同簽訂、病蟲害查詢、種植和烘烤技術學習,他不僅自己操作熟練,還主動培訓村里的農戶,金星村委會的村民微信群里隨時可見他分享的種植技術,農戶們遇到問題都會找禹林幫忙,大家都打趣地喊禹林為“禹老師”。
在金星村,老林的好學是出了名的。早年間由于種植面積不多,且科技措施落實不到位,導致產品質量不高,經濟收入較少。禹林主動尋求幫助。他能吃苦,肯鉆研,不斷給自己學習充電。來年,從整地、理墑、打塘到施肥、打藥,從覆膜、移栽、澆水到采、編、烤。每一個步驟他都嚴格按照生產科技措施要求進行操作,獲得了較好的收益。
2020年和2021年,禹林的烤煙種植收入都在4萬元以上。同時,他還種植玉米,每年收入也很可觀。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他,現如今依靠自己的勤勞和科學種植,摘下了貧困的“帽子”。
“他好學習,技術好,還積極參加培訓,不僅獨自完成自家合同申請,還自己綁定地塊,合同簽訂完成后耐心教會其他村民,老林可是我的好助手呢!”技術員邊說邊對禹林豎起大拇指。
2022年,彌渡縣推廣農機農藝融合,在條件適宜的地塊進行機耕深翻、機械覆膜……減輕農民勞動成本。老林再次燃起學習熱情,聽說覆膜機廠家在試驗機器,他迫不及待跑到縣城去觀摩,當看到機器覆膜速度快質量高時他不禁感慨“時代真是變化快,以前起壟理墑全靠人工,費力不說效率還低,現在省時省力又標準,還用啥老方法。”
禹林從烤煙種植“小白”到村里家喻戶曉的技術“大咖”,二十余年種植路繪成了他的前半生,堅持科學種植,不斷更新知識、按技術規程操作是他致富的“法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