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在河南省方城縣廣陽鎮煙葉種植區,千畝大田連成一片,微風吹來蕩起層層碧浪。
走進廣陽鎮瓦屋村煙田,陸續進入旺長期的煙株墑情適宜、茁壯挺拔。這幾天,可忙壞了瓦屋村的煙農潘玉多,他不但要管護自家的80余畝煙葉,還要忙著在田間地頭為前來尋求幫助的鄉親們指導種煙技術。
“老潘是個熱心腸,俺們村挨著村、地連著地,煙葉有個啥病害的,找到他就不犯愁!都說他是俺這片兒的‘土專家’”在村西頭的煙田里,來找潘玉多為煙田“尋醫問診”的煙農侯山闖笑著說。
“我可不是啥專家,以前咱也不懂技術,全靠跟著煙站的技術員學。時間長了,掌握的經驗比別人多一點。”憨厚樸實的潘玉多靦腆地笑了笑,謙虛地說。
今年剛剛50歲的潘玉多是個地道的老煙農。潘玉多的父親潘明都是方城煙區第一批煙葉種植戶,跟隨著父親的腳步,潘玉多自打記事起就在方城縣廣陽鎮這片肥沃的煙田里與煙為伴,兩代人長達半個世紀的“金葉之緣”,讓他在種煙致富的道路上收獲了金色的事業、美滿的家庭,同時也親身見證了煙草農業快速發展的40年。
“現在種煙比原來可輕松多了。以前靠天時,現在靠技術;以前全憑人力,現在有了機械。一年下來種煙加上育苗的收入,大概二十來萬元。這幾年我蓋了新房、買了新車,孩子們都上了大學,咱這日子越過越紅火!”談到發展煙葉產業給自己帶來的新變化,潘玉多喜上眉梢。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作為瓦屋村的村干部,潘玉多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他想得更多的也是如何帶領鄉親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2018年,潘玉多聯合附近農戶成立“方城縣鑫陽金葉種植合作社”,籌集資金添置煙用農作機械、流轉土地擴大植煙面積、承包大棚建設育苗工廠,在吸引周邊煙農加入合作社的同時,也能提供靈活的就業崗位。如此一來,務工群眾不僅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還能學習種煙技術。
鄰村的煙農盧廣亭就是在潘玉多的影響下,從打工學技術開始走上了種煙致富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話說:“跟著老潘不但拿工資,還學會了種煙的門道兒。”“去年種煙賺了錢,今年我流轉土地73畝,比去年面積擴大了一半多。”如今的盧廣亭已經成為盧臺村的種煙大戶,望著眼前生機勃勃的煙葉他信心滿滿。
“煙葉移栽結束后,育苗棚閑著挺可惜。我準備領著鄉親們把煙葉育苗大棚利用好。我已經育好了甜瓜苗,趁著季節再試種幾畝大棚甜瓜,讓鄉親們有瓜吃、更有錢賺。”在帶領群眾發展壯大煙葉產業的同時,愛琢磨、好鉆研的“土專家”潘玉多已經為提高煙用設施利用率,帶動群眾持續增收做好了打算。
茁壯的煙葉在陽光下迎風招展,遠處大田里滿是煙農忙碌的身影,充滿著增收致富的希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