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陶瓷厚膜移動式電烤房。張靜梅攝
陶瓷厚膜移動式電烤房。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眼下,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共和鎮余丁村,一片片莊稼像天然的綠地毯,蔥蘢而青翠。與此同時,村里今年新建的綠色智慧烘烤工場也正加緊收尾,只為迎接即將到來的烤季。
在眾多農作物里,烤煙一直是余丁村的支柱產業。“以前烤煙用煤,今年煙草系統補貼了260萬元,縣里、鎮里、村里又整合了鄉村振興等資金240多萬元,投資500多萬元,建了40座更環保的陶瓷厚膜移動式電烤房。”余丁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有東說。
記者在村里的綠色智慧烘烤工場看到,新建的電烤房一字排開,走進其中一個看,長七八米,高三四米,像一個小型的集裝箱。
這種電烤房是什么工作原理?“它利用熱輻射和熱傳導方式,將電能轉換成熱能后傳到空氣中……”牟定縣煙草公司生產管理股副股長、烘烤技師閆偉盡量用記者聽得懂的話介紹。
它有什么優勢?“電源需求標準低,能直接接入家用220V電源;可移動,3個小時就能完成拆卸,8個小時就能完成組裝……”閆偉一一介紹。
更重要的是,用陶瓷厚膜移動式電烤房,烘烤成本低。
閆偉算了筆賬:每爐560桿,用煤1500公斤,按今年每噸煤720塊錢算,費用大概是1080塊錢。燒煤還得用電,每爐一般用電200塊左右。加上兩個人的人工費300塊,用煤烤一爐成本約1580塊。如果用電烤房,每爐用電約2000度,按5毛錢一度算,費用大概1000塊,加上每爐一個人的人工費150塊,總費用約1150塊,比用煤少了430塊。
算完經濟賬,再算品質賬。電烤房溫濕度可控度高,品質比用煤烘烤提升不少。
算完品質賬,再算生態賬。今年以來,牟定縣共和鎮以6個村委會為主體,建設了300座電烤房。閆偉說,300座電烤房年均可替代燃煤2000噸以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60噸左右,能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實現。
算完生態賬,再算智慧賬。新建的40座均安裝了物聯網管理平臺,“如果沒安裝物聯網管理平臺,技術人員得隨時去烤房盯著烘烤控制器,安裝物聯網管理平臺后,技術人員不用隨時盯著控制器,烤房溫度低了,濕度高了,設備出問題了,平臺會馬上發預警信息,技術人員再去處理不遲。”閆偉說。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舉措。余丁村40座電烤房投入使用后,村委會統一運營管理,烘烤一公斤干煙葉,收取2元的服務費,分級環節收取1元的服務費。“僅這一項,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10萬元的收入。”劉有東說。
看得出,綠色電烤房的建設,正為余丁村的農業生產注入源源動力,也讓農業成為越來越有奔頭的產業。
楚雄州煙草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快補齊烘烤短板,推進烘烤向智能化、清潔化轉型升級,今年以來,他們加大烤房規劃建設力度,今年規劃建設綠色烤房1447個,其中生物質烤房1067個,陶瓷厚膜移動式電烤房335個,熱泵式電烤房45個。“所有烤房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設,今年烤季將投入使用。”
楚雄州還有更長遠的目標。當地計劃在2022年至2024年建設新能源烤房1.7萬座,降低烘烤碳排,實現烤房綠色轉型。
眼下,楚雄州煙草公司的工作人員還在盤算著,把烤房“閑置”的月份利用起來,供農戶們烘烤、冷藏其他農副產品,真正實現集約、綠色和高效,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再加一把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