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防作業獲煙農點贊。
碧綠的煙地,忙碌的人群,打頂抑芽,優化煙葉結構,清除煙田雜草,煙地邊烤房的煙囪冒出縷縷青煙。不遠處,一臺無人機正盤旋在煙地上空,雷達聲轟鳴,煙農笑聲串串。前不久,筆者前往湖北房縣土城鎮黃泥溝村,這是展現眼前的一幅煙農夏日勞動畫面。
“煙草公司的無人機正在開展植保作業呢!”正在煙地里忙碌的煙農吳作操告訴筆者。從交流中得知,這段時間,煙農要做的事情很多:優化煙葉結構、植保作業、烘烤前的準備、協調用工等。“但我們最怕的就是植保作業,炎熱的天氣,面積大,傳統植保作業效率低。精力放在植保作業上,煙葉優化結構、烘烤準備等環節就落下了。”種植煙葉近10年,今年面積65畝的吳作操回想起以前植保作業的情景,至今心有余悸。
煙農的痛點就是努力的方向。“如何把煙農從繁雜的植保作業環節解放出來,集中精力抓好煙葉優化結構、烘烤等。”房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主要負責人祝莊品在下鄉了解煙農訴求后,一直在思索飛防的事情。
據悉,無人機植保作業簡稱飛防,以其速度快、效率高等優勢,被廣泛運用于水稻、小麥等農業植保防控。“如果將該技術嫁接到煙葉上,不就能夠達到統一時間、統一片區、統一技術操作、統一劑型劑量的‘四統一’統防統治要求嗎?”祝莊品在查找相關資料后,決定采用無人機飛防作業。房縣局(營銷部)于去年協調合作社購買了兩臺無人機,抽調專人組建飛防專班,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煙葉技術員將需要飛防信息反饋到煙葉站(組),再集中到縣局生產辦公室,按照先后順序下達作業指令,專班按時完成任務,接收煙農檢驗。
“現在好了,我可以集中精力抓烘烤準備,大田植保作業這些專業的事情,由煙草公司的技術員全程操勞,我只管驗收簽字,到年底的時候,每畝象征性支付5元錢機械磨損費。” 吳作操一手抱著煙花,一手指著無人機說道。在吳作操看來,無人機植保確實給煙農減輕了不少工作量和成本:煙農傳統植保請一個工200元,一天頂多能打6畝地,相當于花費30多元一畝地,效果還沒有飛防作業好,安全存在隱患。這是房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該局(營銷部)以煙農為中心,扎實開展“為群眾辦實事”我活動:開展錯時服務,舉辦煙農夜校57場次;免費為煙農發放采購鮮煙葉包裝袋近2萬只;配備生物質燃燒機1000臺套,“煙農可以打著領帶烘烤煙葉”;開展全程機械化試點,并購置了含蓋整地、起壟、覆膜、植保等環節的專用機械500余臺套;開展煙蚜繭蜂、蠋蝽和異色瓢蟲為主體的綠色防控技術,服務含煙葉為主的大農業近8萬畝……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著力解決痛點難點堵點,打通服務煙農最后一公里,以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祝莊品表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