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先峪樊玉紅烘烤技術及實踐經驗過硬,善于總結不同天氣及不同鮮煙質量烘烤特點,有生產借鑒作用。請各站點將其編發的煙葉采烤技術,廣泛傳播給轄區煙農予以參考應用。”日前,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煙草分公司煙葉生產管理群一則通知,在廣大煙農中引起了較大反響。
通知中提到的樊玉紅,今年52歲,家住該縣東明鎮先峪村8組,種煙已有30年歷史,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種煙“老把式”,目前擔任著煙葉烘烤師,負責片區6戶115畝煙葉的采烤指導的重任。為了方便指導其他農戶,從4年開始,樊玉紅閑暇之余經常編發些煙葉采烤技術之類的信息給身邊農戶,贏得了滿堂喝彩。今年煙葉采烤一開始,他就提前將他種煙30年的煙葉“采烤經”進行了匯總整理,先后發布到“城關煙葉技術烘烤群”“種煙大戶科學種煙群”“典型戶種煙群”“病害交流群”內,并擔任起網上直播交流老師,使其“種煙經”得到了廣泛傳播應用。
樊玉紅在其“種煙經”中提到:當下煙葉進入采烤季節,近期降雨頻繁,對于煙葉采烤帶來不利影響,為了減少損失,必須在采收與烘烤上下功夫,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一要掌握采收要點。今年雨水較多,煙葉含水量過高,有效光照少,內含物質不充分,采收時盡量少采露水煙,多采下午煙,最大程度減少煙葉水分。同時做好鮮煙分類,剔除不適用煙葉,編煙做到同桿同質。裝煙時,成熟煙葉裝到高溫棚,利用高溫棚高溫快排濕的特性實現煙葉快速變黃脫水,欠熟煙葉裝到低溫棚,充分延長變黃時間。由于今年煙葉含水較多,烘烤時注意“黃水協調”,做到先拿水,后拿色,變黃期提前通風排濕,降低后期排濕壓力和壞煙風險。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連續晴天時,盡量保證煙葉能夠在田間充分成熟,使煙葉干物質得到最大積累,提高烤后煙身份。
二要注意烘烤事項。起火點溫度干球36℃/濕球36℃穩火,4—6小時,讓煙葉先適應炕內溫度,待高溫棚葉耳發軟后,再升溫38℃—39℃,濕球保持36℃,時間10小時左右,保證煙葉充分發汗。若濕球高于36℃時,可以小通風排濕,待高溫棚煙葉變黃7—8成黃時,升溫42℃,穩溫時間不宜過長。當高溫棚煙葉變黃9成左右,升溫45℃,濕球溫度為37℃左右,加大通風排濕,促使炕內低溫區煙葉變黃失水,避免煙葉硬變黃。由于煙葉含水量過高,要早排濕,持續排濕,當溫度升至48℃時,濕球溫球37℃不變,觀看低溫區煙葉變化,加大排濕,使低溫區煙葉充分變黃萎縮。當低溫區煙葉變黃達到黃片黃筋時,邊升溫邊加大排濕,干球升至54℃,濕球37℃—38℃,等待全炕所有葉片干燥,葉片達不到干燥程度,切莫升溫過快,造成煙葉熱掛灰現象出現。葉片干燥后大膽升溫。干筋時溫度不宜過高,一般65℃—68℃左右,溫度過高使煙葉內在質量的流失。
三要把準烘烤關鍵點。低溫棚變黃越早,烘烤越容易,42℃中層煙葉必須勾尖,高溫棚支脈變白,降低濕度,變黃最安全。40℃—45℃時,濕度控制在36℃—37℃左右,40℃—45℃變黃關鍵時期,先失水后定色,確保失水變黃協調同步,在41℃—45℃時,溫差超過3℃,棚間變黃不一致,溫差越大,煙葉變黃差異越大,因此在變黃期升溫要慢,升溫速度在0.5℃/h左右。
定色期先把葉片水分拿出來,再把主脈水分拿出來(46℃—48℃—50℃? 52℃—54℃),42℃—45℃之間是葉片失水的關鍵時候,葉片小卷筒,主脈發軟,當干球溫度超過48℃時,支脈變白,主脈明顯收縮,但不追求低溫層主脈全白,將干球溫度調升至54℃—55℃控制葉片脫水和主脈脫水。營養正常的煙葉,變黃時間拉長,正常定色,難烤的煙葉變黃時間宜短不宜長,防止變黃過度。尤其今年的煙葉含水量過高,應采取提前拿水排濕,但不代表一味降低濕度,濕球溫度過低,對于桔黃煙葉的形成不利,易出現色淺淡、檸黃煙葉。
此外, 要牢牢把握升溫幾個準點。45℃、48℃、54℃三個溫度點一定要準。為啥這三個溫度點一定要準呢?45℃是為了保證高溫棚煙葉充分黃片黃筋,這個溫度點如果把握不好,升溫過快,就會造成高溫棚煙葉變黃不充分,烤青;48℃是為了保證低溫棚煙葉充分黃片黃筋,同樣此溫度點把握不好,升溫過快,就會造成低溫棚煙葉變黃不充分,烤青;54℃是為了保證全炕煙葉充分烤黃烤香,這個溫度點是煙葉香氣積累的關鍵點,把握不好煙葉品質下降,影響煙葉等級質量。
樊玉紅正是科學運用了上述采烤經驗,他今年種植的39畝云煙87煙葉目前采烤正常,烤后煙葉質量較高,災害之年還會有一個不錯的收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