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在陜西鎮坪縣曙坪鎮馬鎮村,大面積烤煙生長茂盛,煙葉碩大,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在采摘煙葉,打捆裝車,運往煙葉烘烤基地。
馬鎮村人口只有1001人,每年外出務工有330余人,留守在家的幾乎是60歲以上的老人和孩子。全村自然條件優渥,盡管發展農業的條件優越,但馬鎮村產業結構單一,村集體收入來源渠道狹窄、可持續性較低,村級組織“造血”功能不足。單一落后的發展模式讓幫扶單位和村“兩委”意識到,只有啟動產業振興引擎,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夯實村集體經濟基礎,才能全面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經幫扶單位和村“兩委”的深入調研、實地勘察,馬鎮村堅持“黨建+產業”的總體發展思路,把抓好烤煙特色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頭等重要措施,通過村級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合作社緊緊圍繞“因地制宜、適度集中”的思路,通過整合資源,流轉土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通過科學規劃,專人負責,發展烤煙種植128畝,預計可采收烤煙3.5萬斤,支付村民務工工資25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帶來純收入7萬元。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市場運作模式,一頭連起了農戶百姓的“錢袋子”,一頭連起了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不僅使黨組織增強了號召力和凝聚力,更將村民鑲嵌在產業鏈上,趟出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
“咱們村種植烤煙的自然條件好,種植經驗和技術豐富,不僅可以增加村集體收入、還能為閑賦在家的村民提供不少就業機會,幫助村民增收。”村支部書記張運敏如是說。同時成立以駐村干部、幫扶單位縣統計局及村“兩委”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產業發展工作小組,定期研判推進,召開產業發展會、院壩會,分析產業優勢,堅定發展信心,讓“烤煙”產業成為村民發家致富的“黃金葉”。
“我們村得益于黨的好政策,更有一心為村民謀發展的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發展了烤煙、中藥材等產業,讓我們在基地務工,一天120元,一個月隨便可以掙到2000多塊錢。”今年68歲的村民魯桂寶夫妻倆由于年老體弱沒有外出務工,平時在家主要種植傳統作物,隨著村里產業的不斷發展,就近務工成了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夫妻倆一年能掙5萬塊錢,生活越過越好。
產業興鄉村,烤煙做“伴娘’。馬鎮村不斷提質傳統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烤煙、中藥材綠色產業,因地制宜推進農業特色產業,實現以烤煙、中藥材產業為主導,生豬、林下養雞、養蜂等多種農業特色產業協同發展。不斷吸引農村能人返鄉就業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打造出農業特色產業繁榮發展景象,助力鄉村振興不斷前進。
“下一步我們村將圍繞一年起好步、三年有形象、五年大變樣的目標,結合村情實際,因地制宜的發展長效產業和短效產業相結合,發展好烤煙、富硒土豆、中藥材等產業,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老百姓穩定增收,助力鄉村振興。”說起村里的發展,支部書記張運敏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