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葉采烤很忙,但有煙農互助微型聯盟來幫我采收、運輸,還負責烘烤全程技術指導,比起往年,我這100畝煙葉今年采烤起來可省勁啦!”8月6日,四川省會理市黎溪鎮鹽河村,正在采摘煙葉的煙農李開富一臉輕松地說道。
不只李開富,煙農互助微型聯盟的其他成員也有著同樣的感受。
會理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生產科科長龍建林介紹,煙農互助微型聯盟是由煙葉收購站根據煙農精準識別分類情況,引導若干戶煙農根據烤房群組分布和烘烤容量,或根據煙田分布和面積規模自愿組建而成的以工換工、技術互助、資源共享、綜合互助的煙農互助小團體。
近年來,隨著煙農戶均種煙面積的逐步增加和煙區勞動力的逐漸減少,煙葉生產用工特別是家庭農場生產用工短缺成為一個新問題問題。
在總結往年煙農互助小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年初,會理市局(分公司)經充分調研、意見征集和研討論證,最終確立了“引導煙農成立互助微型聯盟”的解決思路。
“與煙農互助小組不同的是,我們完善了聯盟的綜合評價機制等,保障互助微型聯盟長期穩定運行。”龍建林介紹說,為推進規范運作,會理市局(分公司)還推動聯盟制定了互助生產約定,明確了成員的權利、義務等內容。
為確保發揮實實在在的互助作用,每個煙農互助微型聯盟推選一名做事公平公正、誠信威望、組織協調能力強又精通煙葉生產管理的煙農擔任組長,聯盟服務的煙田規模控制在300畝以內,入盟農戶為5~10戶,對提交申請的農戶逐個審核把關。組長除負責聯盟的日常管理工作外,還負責協調組織聯盟的勞動力、農機具等資源調配。
“我們這個煙農互助微型聯盟共5戶煙農,合計種植烤煙200畝。在煙葉生產重點環節,由我提前組織召開微型聯盟會議,精準識別每戶煙農的煙葉生產狀況,列出生產作業計劃時間表,成員協商后安排作業時間,組織協調勞動力、農用機具等,然后根據不同煙農的生產環節的時間差,按商定的作業計劃和作業標準開展互助合作。”互助微型聯盟組長李開銀介紹說,互相協助模式提高了煙葉生產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現在正是采烤季節,煙站還指定一名烘烤主管負責我們聯盟的采烤過程指導和技術培訓。瞧,這是今天早上烤好的煙葉,是我們組李開友家的第四炕煙葉,基本上全是橘色煙。”
除煙葉采烤環節外,聯盟互助服務涵蓋了煙葉移栽、大田管理、專業植保、煙葉分級等勞動密集型環節。減工降本、提質增效,成為煙農互助聯盟成員的普遍認識和共同感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