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韓耀升20歲出頭就去了城里面的工地上干活,跑了云南不少地方,一干就是十多年,攢下了不少錢,日子過得也不錯。可是,今年他卻選擇回到老家云南昭通市魯甸縣火德紅鎮,走自己曾經嫌棄的“種地路”,承包了60畝地種植烤煙,準備大干一場。
做出種植烤煙這個決定,對韓耀升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他看來,父母輩種煙非常艱辛,因為山區的地塊分散,導致種植成本很高。另外,自己既不懂技術也沒有經驗,所以一直下不了決心。直到他向當地煙葉工作站了解了家鄉烤煙種植的現狀及政策技術支持后,才吃下了“定心丸”。
韓耀升說:“現在,村里面實行的土地集中流轉,解決了大問題。把田地集中連片,不僅有利于機械化操作,也有利于合作社提供專業化服務,更重要的是省時、省工、省成本。要是這樣種烤煙,可能比我在外面打工還賺得多。”
火德紅鎮是魯甸縣的老煙區,具備優越的烤煙種植條件,但是依然存在煙區碎片化、煙農流失問題。
為做好穩煙區、穩煙田、穩煙農工作,魯甸縣火德紅煙站站長趙澤雄決定打一場穩煙增收的“保衛戰”,一方面以鎮政府為主導、合作社為主體,開展土地集中流轉,推動規模化種植;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政策宣傳,為農戶講解規模化種植的好處。以土地集中流轉為突破口,推動烤煙規模化種植,有效解決了火德紅鎮煙區碎片化問題。目前全鎮烤煙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比2020的630畝增加了2370畝。在全鎮的52戶煙農中,種植面積超過50畝的煙農有31戶。
趙澤雄(左三)在田間給煙農講解煙葉采摘要點。
王國良和自己的兒子就是其中的種煙大戶。在實行土地集中流轉后,王國良便叫回了在外打工的兒子和兒媳婦,一家四口承包了150畝地種植烤煙,比之前的種植面積翻了一倍。
“其實,承包那么多地,心里也沒底,因為自己從來沒有那么大規模的種植過烤煙,投資也大,萬一有個什么閃失,收成不好,一家四口不得喝‘西北風’啊!”王國良說。
隨著烤煙規模化種植的推進,這樣的擔憂不止王國良有。這些擔憂趙澤雄都看在眼里,并且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煙農放心、安心種煙。
為此,火德紅煙站積極尋求政策支持,與湖南中煙開展定制化收購試點工作,從源頭上實現煙葉原料與品牌卷煙的深度融合,真正把煙葉基地打造成卷煙工業的“第一車間”,穩定并提高煙農收入。
2021年,火德紅鎮南筐村成為首個試點,涉及煙農15戶。當年收購完成后,趙澤雄算了一筆賬,與常規收購的價格相比,定制收購每公斤煙葉要高出1塊多,15戶煙農合計增收5萬多元。
今年,煙葉定制化收購由 “一村試點”,發展到了全鎮52戶煙農全覆蓋。
煙葉收購均價提升了,火德紅煙站又開始為煙農在“副業增收”上找路子。趙澤雄說:“鎮上的肉牛養殖規模比較大,但是青貯飼料供應不足,于是,我們便開始鼓勵和引導煙農開展‘烤煙+大麥’輪作。”
2021年,王國良一家在收完烤煙后,又種植了70多畝大麥,按照每畝純收益700-800元算,收入超過5萬元。再算上種植烤煙的收入,一年下來能賺20來萬。王國良一家人打心底里高興,起初對規模化種植的顧慮也漸漸消失了,而且還開始鼓勵鄉親們一起種煙,一起把日子過好。
歷時3年,火德紅煙站的穩煙促增“保衛戰”成績斐然。談及今后的打算,趙澤雄說,會探索更多的法子,吸引年輕人返鄉,為家鄉建設做貢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