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隨著烤煙采收陸續開展,廣大農村進入了收獲季節。
在老麥鄉黃家寨村,依山傍水處有一棟顯眼的洋樓,旁邊有一座烤房群,那就是盛文偉的家。
誰能想到盛文偉一家,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十多年前,盛文偉一家四代人擠在一棟兩間房的土坯房里,由于孩子小,5畝烤煙從整地理墑到移栽、采摘、交售一整套工作全部落在盛文偉一人身上。
盛文偉的家。
俗話說:“種是銀,烤是金”。那時烘烤煙葉全靠小土窯,一支土窯一次只能烤100桿煙葉,調節火力大小全憑感覺。
2008年8月底,眼看煙在地上黃透了,烤房也裝不完。心急的盛文偉一個勁地將煙葉往土窯里塞,一窯裝了200多桿,結果辛辛苦苦耗費半年時間種植的煙葉變成一文不值的垃圾。
2010年3月,老麥烤煙合作社要在黃家村建10座密集型智能烤房,四處選址,但寸土寸金,沒有農戶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蓋烤房。得知這一消息的盛文偉,主動跟合作社人員說:“一個不愿意,來我的地上建!”
當年烤房建好就投入使用。為使每一片煙葉都能賣個好價,盛文偉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時刻關注著烤房里的煙葉,不懂就積極向烘烤師傅學習,在他的精心操作下,幾乎沒有烤壞過一片煙葉,盛文偉也就成了當地烘烤能手,被合作社聘為烤房群的管護人員。
看著一家老小擠在兩間房里,盛文偉索性在烤房群旁邊搭了一間空心磚房,媳婦、小孩一起住進了“窩棚”。
2015年,盛文偉的種煙面積已從5畝逐年上升到目前的20畝,雖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勤奮的盛文偉耕作之余,一直在鉆研技術,小“窩棚”的墻面上貼滿了煙葉種植、采收、分類優化、編竿入爐、烘烤技術圖表,只要是技術培訓,第一排總能看到他的身影,跟著技術員學習新科技、新技術。
隨著生產的發展,盛文偉購買了拖拉機、耕地機等農用機械,種植水平越來越高,收入越來越高,生活也越來越好。通過自己的努力,2017年盛文偉脫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在施甸縣大力推進“糧+煙+N”多元化生產經營模式的影響下,腦子靈光的盛文偉煙后種植青貯玉米,在烤房前面蓋上了牛圈,養了十多頭牛,每年又可以實現10多萬元的收入。
依靠種烤煙和養殖業,2018年盛文偉蓋上了三層樓房,一家人從“窩棚”搬進了“洋樓”。
今年盛文偉種植了60畝烤煙,在他家旁邊的烤房里,金燦燦的煙葉已經出爐,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這十座烤房已經申請了明年的生物質燃料烤房改造。生物質燃料烤房,每天最多只需加一次燃料,又輕松又干凈,烤出來的煙葉顏色、質量更好,我們明年就能用了。”盛文偉充滿期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