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這個時候,涉及土地整理的696戶農戶全部舉手贊成。”看著眼前正在施工的高標準農田,汪磊滿眼期待。
今年30歲的汪磊,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龍川鎮河硐村麥田小組人。2021年,作為龍川鎮河硐村麥田小組高標準農田項目區規劃涉及農戶之一的他參加了項目表決會。
正在建設中的南華上莊科高標準農田。杞云樺攝
村里平均每戶擁有土地3畝左右,而擁有10多畝土地的部分農戶,大多因親朋舉家外遷或是勞動力不足流轉到農戶手上,部分比較分散,耕種難度大、收益小的土地,甚至被撂荒。
“前幾年,就有企業想租村里的地發展農業,但在零零散散的地里轉了幾圈后,回去便沒了下文。”上莊科村黨總支書記周永才說,交通不便、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成了制約當地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為徹底解決這些問題,2021年,南華縣龍川鎮上莊科村和河硐村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機制,696戶農戶與龍雨煙葉種植專業合作社(下稱合作社)簽訂了3200畝土地流轉協議,盤活了土地資源。
土地流轉后,楚雄州煙草專賣局出資964.44萬元,將其納入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溝渠23條、機耕路14條、土地整理4片。“我相信,高標準農田建成后,一定能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益,讓大伙兒增收致富。”周永才說。
據介紹,在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帶動下,將實施多產業融合輪作發展模式,流轉了土地的村民又滿懷期待入股了合作社,同時實現村民就近就地就業260人,其中包含上莊科村脫貧戶17人。
“經過改造,水、路都能通到每一塊地里,經過整理的土地平整肥沃,旱澇保收,合作社還配備農用機械供我們使用,我們只用出少許使用費,這么好的條件,今年年初我們家便向合作社租了58畝地,準備好好干一場。”汪磊說。
據介紹,今年年底,合作社將支付農戶流轉資金達256萬元,不僅增加了農民來自土地的財產性收入,還促使土地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
“現在土地被流轉經營了起來,接續性的農作物種植,天天都有活干,農閑時節人不閑。”周永才樂呵呵地說道。
高標準農田建設,將村民們對美好生活渴望的心擰在了一起,讓集體產業發展思路更加明晰,村民們在富了“口袋”的同時也富了“腦袋”,富了這擁有濃濃彝族燦爛文化的美麗鄉村。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