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夏的滇東大地熱浪騰騰。在云南曲靖市沾益區播樂鄉大海村委會,胡常寶家院里和村旁的烤煙地里,亦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十余多村民正在忙著收煙、編煙葉。
今年,胡常寶家栽種了70畝烤煙。參照往年的價格,今年的收入最少也有35萬。通過烤煙,胡常寶建蓋了2層總面積260平米的樓房,購買了一輛價值20多萬的轎車。
“我們這地方,收入主要靠烤煙。烤煙要想烤得好,電力相當關鍵。”胡常寶今年44歲,有著20多年的烤煙種植經歷。他告訴筆者,2017年是他家烤煙發展的轉型之年。這一年之前,他的烤煙種植面積只能控制在20畝以下,年均收入也僅有6、7萬元。從這一年開始,他的種植面積就增加到60多畝,收入也劇增至30多萬元。其中原因,是他家的電烤房在這一年建成使用。
電烤房之前,胡常寶用土烤房烤煙,一樓只能烘烤70公斤左右。而現在,一樓煙達到800多公斤。
和煙葉烘烤的數量相比,電烤房帶來的最大福利,還是煙葉質量的提升。
據了解,烤煙烘烤是一門經驗和技術含量很高的活計,整個過程需要經歷“小火”“中火”“大火”三個階段,煙葉變化到什么程度需要調整成什么樣的火勢,以及各個階段需要保持多少濕度,要求的相當嚴格,一旦經驗不足、把控不好,就容易把煙葉烤成掛灰煙。
同樣的煙葉,烘烤得好的話,可以賣30多元一公斤。而一旦烤成掛灰煙,每公斤只能賣到2元左右的價格。”胡常寶說,土烤房時期,烘烤經驗至關重要,村里通過烤煙掙到更多錢的,往往是一些有著幾十年經驗的老煙農。
電烤房的到來,徹底終結了“依靠經驗”的烤煙烘烤模式。由于配套有精準的測溫、測濕儀器和自動調控程序,煙農只需把烤煙裝進烤房,就基本上不用管,需要升溫時,電腦版會操控風機加快轉速加溫,濕度高時會提醒煙農打開天窗排水分。
除此而外,電烤房還有效規避了烘烤過程中的火災隱患。土烤房時,煙葉下面就是煤炭燒紅的“火龍”,整個烘烤期間要經常查看是否有煙葉脫落。一旦煙葉落在火龍上,極易引發火災。大海村700多戶人家,曾有10多戶人家發生過烤煙火災。電烤房通過風扇輸熱,把火源和煙葉分開,有效規避了火災風險。
電力工人巡視線路,保烤煙正常用電。
烤煙成為沾益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之一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