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煙葉旺,滿城盡帶“黃金甲”。金色的陽光灑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大栗樹鄉綿延的山嶺上,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不遠處,一望無際的煙田里,經過煙農們近兩個月的辛勤采摘,能采的煙葉變得寥寥無幾,煙田間的路上,農用拖拉機正拉著今年最后的幾片“金葉”向各烤房點集結,鄉村公路上布滿了售煙農用車,田間地頭和鄉間小道盡是一派喜人的收獲景象。
測量體溫、進站登記、煙包下車、等待交售……一大早,大栗樹鄉的煙農便將烤好的煙葉送往大栗樹煙葉收購點交售,一時間,收購點大院內,滿載煙葉的運輸車齊排成行,秩序員的叫號聲、過磅的報級聲、庫房里的打包聲和煙農的歡笑聲匯集成一首悅耳的“交響曲”,收購點頓時變得熱鬧非凡。
走進售煙區,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地將一袋袋打包好的煙葉卸到指定地點堆放,專業化分級人員不停地忙乎著,認真對交售煙葉進行分級、定級、稱重、入庫,整個收購過程繁忙而有序。
“這煙是上桔二,這片是中桔二,等級不一樣,差價很大的。”分級員一邊幫助前來售煙的煙農楊增壽分揀混級煙,一邊講解煙葉分級要領,不一會兒,一大捆煙葉挑揀完畢。
“要不是你幫我挑揀煙葉,我可就虧了,粗略一算,可以多賣幾百塊錢呢。” 楊增壽笑瞇瞇地對分級員說。
52歲的楊增壽是位莊稼好把式,與土地打了大半輩子交道。多年來一家4口人靠10幾畝瘠薄的土地種糧糊口,日子過得很緊巴。
“今天早上我賣了380公斤煙葉,收入14000多元,今年28畝烤煙總收入保守估計能夠達到15萬元,種煙前期苦是苦了點,但是早上交售,晚上熱乎乎的錢就到卡里了,收入也穩定,明年我還要繼續種。”
從攀談中得知,楊增壽年輕時也渴望發家致富,先后種過三七、辣椒、重樓、生姜,但都沒有成功。煙站工作人員曾多次到他家中做思想工作,通過山區種煙致富典型案例跟他算細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看到希望有盼頭。
“自打我種煙后,頭年純收入就達到了3萬元以上,種烤煙的收益,看得見摸得著,是一條好路子,我家平均每年種20畝烤煙,收入都在10萬上下,這效益和我的名字一樣,每年都有增收啊!”楊增壽拿著手里14311元錢的發票樂呵呵地說。
誰能想到,這個幾年前還對烤煙一無所知的偏遠山區的普通農民,現在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烤煙通”。
“今天是我這年最后一次來賣煙了,每次來交煙都很快很方便,煙站服務工作也很到位,不僅安排專人教我們分級,還設置黨員示范崗,為我們提供茶水、藥品,有時遇到下雨天不方便拉煙交售,合作社也會安排車來幫我們拉煙去交。”一同來交售的煙農普增洪如是說。
“剛才我有一筐煙退出來,定級員馬上出來和我解釋說煙葉純度還不夠,待會合作社專業化服務隊會安排重新分級,這服務態度我都不好意思抱怨了。”
今年以來,馬關縣煙草專賣局從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烘烤、煙葉保管、分級等環節都選派了專業技術人員入戶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為了減少煙農在煙站等候交售的時間,在收購前就指導煙農提高分級的純度,在收購中也會提前給煙農進行預檢預約,精準到各時段,切實把服務送到戶、送到人!
“煙農們忙碌了大半年,最終是為了能夠賣個好價錢,今年煙農交煙比往年都要積極,以目前煙葉收購的價格來看,均價達到了30塊以上。”馬關縣煙草專賣局煙葉生產股股長畢進明說。”
馬關縣煙草專賣局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定位,緊扣發展主題,突出“產業振興”這個首要與關鍵,立足資源稟賦,突出特色優勢,強化技術指導,落實服務舉措,宣傳動員發展烤煙種植產業,充分運用一片片“金葉子”,“撬”開群眾致富門,為邊疆地區群眾鋪就一條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