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本人專業承接大機耕、深耕、旋地、開溝、起壟等業務,電話正在接通中,請稍后……”
這是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龍武鎮龍平村機耕手馮延成的電話待機“推介詞”。作為一名“90后”機耕手,這方面他玩得很溜。
馮延成檢修拖拉機(陸肖蓉 攝)
別看今年25歲的馮延成在龍平村的機耕手中年齡最小,但他加盟當地煙農合作社的機耕隊已有幾年。
初秋,趁著天氣好,馮延成開著拖拉機早早來到村里的連片地翻犁土地。9月中下旬,烤煙采烤結束,正是翻耕田地種植白蘿卜的好時機。
伴隨著一陣隆隆聲,馮延成駕駛著拖拉機,在連片地上跑得歡快,表層呈淺紅的地塊在犁耙的翻犁下,顯露出了原本的鐵銹紅。
“以前用小機器犁地,耗時又費力;現在用‘1204’機耕,同一塊地能省下四五天時間。”休息時,馮延成說道。
活兒多的時候,馮延成總是天蒙蒙亮就出門,天黑了才回,午飯就在地里對付一口,生怕耽擱了農時。就這樣,馮延成贏得了村民的好口碑,每年賺到的錢刨去油錢和日常的維修保養費,還能有八九萬元的余錢,之前買拖拉機的欠款也很快還清了。
現在用的“1204”大型拖拉機,是馮延成的第三輛拖拉機,是去年他和其他機耕手組建農機合作社時買的。
“別看小馮年紀輕,但本事可不小,犁地的技術和質量更是沒得說,是周邊村寨農戶們都爭著要的‘老司機’。”說起馮延成,龍平村村民小組組長何發亮直夸贊。
2015年,剛滿18歲的馮延成想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于是外出打工,但每月的工資不多花銷大,基本上入不敷出,有時還得父母補貼一部分。沒幾個月,受挫的馮延成回到了村里,決定踏踏實實地跟著同村的親戚學習機耕,掌握一技之長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兩年后,馮延成的父母拿出多年的積蓄,又向親戚朋友借了一些,湊錢買了一輛拖拉機給他。有了拖拉機后,掌握了機耕技術要領的馮延成鉚足了干勁,接的活兒從這村排到了那村。
前些年,當地煙農合作社在石屏縣煙草專賣局支持下,以帶機加盟的方式邀請機耕手組建了機耕隊,為全鎮的烤煙種植戶提供專業化機耕服務。
2019年,馮延成憑借著在村民間積攢的好口碑和過硬的技術成為了合作社機耕隊的一員,為了能承接更多的業務、提供更好的服務,他用之前的“904”拖拉機置換了馬力更足的“1004”拖拉機,一年干下來,收入比之前多出兩三萬元。
早年間,馮延成家靠種植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日子過得還不錯,現在加上機耕收入,年收入可達22萬余元,日子越來越好。
趁著天氣好,馮延成抓緊時間翻犁村里的連片地(陸肖蓉 攝)
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之后,馮延成的思路打開了,他發現龍武鎮及周邊鄉鎮的耕作條件總體上還不錯,大多數村組都適合大型拖拉機規模化作業。有了好的想法就開干,2021年,他用“1004”拖拉機再次置換了馬力更強勁的“1204”拖拉機,并和其他8名機耕手共同組建了龍武鎮為農農機專業合作社。
“下一步,我們合作社打算購入幾臺自動覆膜機、起壟打塘一體機和2臺收割機,除了完成烤煙季的機耕業務,也能多承接一些周邊鄉鎮及鄰近縣市的其他機耕業務,讓社員的‘錢袋子’鼓起來。”馮延成信心十足地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