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正安縣流渡鎮林關村團田組,有一個名叫鄭乾的煙農,今年42歲,是典型的職業煙農。其實,鄭乾種煙只有三年時間,但他們家卻是名副其實的“煙草世家”。鄭乾的爺爺和父親都是種煙大戶,三代人種煙近五十年。
父親的成就感
鄭乾的父親鄭周江是煙草行業發展的見證人,他說:“我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種煙,和烤煙結下了不解之緣。要說方圓5公里以內,哪一塊田土適不適合種煙,哪一塊田土種出來的煙最好,我是一清二楚。改革開放初期,土地包產到戶后,雖然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家里經濟還是緊巴巴的,特別是四個子女的成長,更需要錢。在上一輩的幫襯下,我從1985年開始種植烤煙,第一年種3畝,收入300多塊錢,除去生產投入外,種煙純收入100多塊錢。在當時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全家人可高興了。嘗到甜頭后,我更是增添了種煙的信心。第二年,又嘗試多種了2畝,就這樣,家庭經濟收入有了穩定持續的增長,四個子女的學費就有了可靠穩定的保障。種了二十年烤煙后,積攢起30萬元資金積蓄,在2014年,修建起了現在一棟兩層樓300多平方的新房。如今是和大兒子、二兒子住在一起,三兒子和小女兒都是老師。這一輩子種煙,最大的成就是把四個子女撫養成人,現在都已成家立業,我也安心了。”說起35年的種煙經歷,鄭周江成就感、幸福感十足。
鄭乾掙錢
鄭乾與筆者分享三年的種煙經過和收獲:“我的名字取得好,鄭乾,種煙能掙錢。18歲那年正是外出務工的黃金時節,我也成了外出務工大軍的一份子,先后輾轉于浙江溫州、上海、江蘇、福建等省市,一晃在外務工就是20年。2020年初回到家中,因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困在了家中。我還清楚記得,剛過完年后,雖然疫情解封,但外面還是出不去,一家大小還得要生活。在這時,謝壩煙葉站技術員羅傳虎來到家中,發動我種植烤煙。他說,‘你們家從爺爺開始就種植烤煙,你父親更是種了35年烤煙,你父親種植技術在我們村乃至全鎮都是有名的。你現在是上有老、下有小,在家種煙既能贍養老人、又能照顧子女,從目前經濟形勢看,外出務工掙錢也不容易,不如就在家種煙試試。’于是, 2020年我在家種了80畝烤煙,結果當年就賺了將近20萬元,信心一下就起來了。2021年、2022年由于氣候原因,加上病蟲害,純收入減少了,但每年都有10萬元左右。今年我還養了50頭豬,純收入差不多有10萬元,日子越過越紅火咯。”
近日,鄭乾交售完最后一炕煙葉,就著手規劃2023年烤煙生產,“我要好好的選一下煙地,落實好煙草部門要求的煙地輪作措施,準備把今年種包谷的土地用作明年的煙地。另外我準備把房子附近撂荒的土地開挖出來,明年初步規劃種植100畝。”鄭乾滿懷信心地說。
延伸閱讀
正安作為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雖然已經如期脫貧,但農業產業結構仍然相對薄弱。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和落實新國發2號文件的具體措施上,省委省政府都把正安列為重點產業幫扶縣,并增加了烤煙種植計劃。
正安縣煙草專賣局局長周紅江在2023年烤煙基地規劃現場會上介紹說,流渡鎮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是典型的山地蜜甜香型煙葉的種植的好地方。正安煙草分公司已組建駐村工作專班,幫助該鎮集中打造2000畝以上連片種植基地,形成規模種植,讓烤煙產業在鄉村振興中能助一臂之力,讓煙農通過規模種植增加更多收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