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秋收時,金色的豐收圖景遍布齊魯大地。今年,山東濰坊安丘市石埠子鎮北郎莊村煙農孫漢金在輪作煙田里種植了50畝玉米,一臺臺智能聯合收割機馬達轟鳴,正秩序井然地收割著黃澄澄的玉米。
此時的孫漢金正在站在田間地頭,他黝黑的臉龐上,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臉上掩飾不住興奮與激動。
看著眼前的作業場景,回想起二十年來的種煙經歷,孫漢金滿是感慨。
圖為:煙葉技術員劉玉祥(左)正同孫漢金一起查看煙葉長勢
在孫漢金的印象中,父親曾種過幾年煙葉。那時,孫漢金才七八歲。到了夏天,家里人便開始忙碌了。他依稀記得父親和姐姐們在煙田里又是澆水又是噴藥,時常從早忙到晚。到了煙田烘烤季,父親不僅晚上要守在烤房前不時地添煤加火,白天還要去煙田里采收煙葉,非常辛苦。
200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孫漢金聽同村煙農說起了種煙的好處。他又從煙站了解到種煙已與早年大不相同,全程都有煙站技術員指導,于是便動了種煙的心思。這一年,孫漢金嘗試著種了10畝煙葉,結果喜獲豐收,自此他走上了種煙的道路。
孫漢金能吃苦、愛鉆研,在煙技員的幫助下,短短3年時間就成了鎮上遠近聞名的種煙能手。孫漢金是一個敢于嘗試新鮮事物的人,總是樂意帶頭推廣使用新技術,在煙農中也頗具影響力。
2012年,孫漢金加入了景榮煙農專業合作社。從冬耕起壟、大田移栽、田間管理、采收烘烤到分級加工等各個環節的作業,孫漢金全都交給了合作社的專業化服務隊,幾年間,孫漢金穩步擴大煙葉種植面積,由最初的10畝增加到如今的65畝。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合作社越來越全面的服務,讓孫漢金賺了個盆滿缽滿。
2019年,安丘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走出了一條科技防控的新路子。孫漢金帶頭在煙田中應用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誘捕器、生物防控帶,采取了以蟲治蟲、以生物制劑防止病害等生防措施,煙田幾乎未受到病蟲害侵襲。
當年,看著田里長勢喜人的煙葉,孫漢金不禁感嘆科技的力量。“這科技防控效果就是好!不僅提高了煙葉質量,還減少了人工作業成本!”
近幾年,隨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煙葉生產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今年3月,孫漢金用上了一臺能夠自己“看路”、自己“前進”的智能起壟機。這臺長了“眼睛”的機械擁有一個高科技“智慧大腦”——北斗導航農機自動駕駛系統。起壟作業時,起壟機可以利用衛星提供的高精度定位信息,實現自動行進和自動避障的精準作業。
裝備升級換代裝上“智慧大腦”,煙農也搖身一變成為“碼農”,科技發展正不斷革新著現代煙葉的生產方式。
圖為:孫漢金正通過手機查看煙田作業情況
不僅如此,為提升烤煙生產管理信息化水平,安丘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聯合技術公司研發了煙葉生產數據采集移動工作平臺,把二維碼應用融入到烤煙育苗、田間管理全過程,實現了各項生產信息的快速錄入、查詢和應用,為煙葉日常生產服務指導提供了更加直觀的依據。
“俺的每一塊煙田上都有二維碼,通過微信掃描就可查看煙田和農事操作信息,十分方便!”提到如今的煙葉種植信息化應用,孫漢金不住夸贊道。
今年煙葉移栽后不久,孫漢金又嘗試使用無人機丈量煙田種植面積。
“以往人工三五日才能完成的工作,使用無人機測量,不到一小時就得到了精準數據,真是科技改變生產!”孫漢金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嘗到科技應用甜頭的孫漢金,在煙田植保環節又采用了無人機植保,不僅作業效率高,還解決了人員進出煙田傳播病害的問題,滿足了精細化作業需求。
“如今,煙葉生產的科技化程度越來越高,相比父親種煙事事都要親力親為,俺就輕松多了,科技種煙已經成為‘新時尚’。俺能過上今天這輕松自在的好日子,多虧走上了種煙這條路,相信在黨的好政策和煙草公司的幫助下,往后的日子一定越過越紅火!”談到未來,孫漢金的臉上滿是憧憬。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