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絢爛,豐收盛景。山東濰坊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孟疃煙站黨支部的黨員們,立足崗位實際,將學與干結合、開展業務與服務煙農并重,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展現擔當作為。
紅色教育鑄初心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10月1日,在枳溝鎮大北杏村王盡美故居,孟疃煙站黨支部的黨員們面對黨旗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
圖:黨員們在王盡美故居前重溫入黨誓詞
這是孟疃煙站黨支部組織的“喜迎二十大、同心跟黨走”主題黨日活動的一個場景。孟疃煙站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在繁忙的煙葉生產工作之余,利用國慶假期,來到黨性教育基地追尋先烈足跡、接受紅色教育。
支部黨員們進入展館,認真觀看記錄著王盡美英雄事跡的文字和圖片,近距離瞻仰一件件刻有時代印記的革命文物,系統了解諸城革命歷史的發展脈絡,更加深刻理解了那段艱辛而又光輝的革命歷程。
隨后,支部黨員向烈士敬獻了花圈,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接受了一堂題為《“盡美精神”的內涵與傳承》的專題黨課。
“逝去的是生命,不滅的是精神。一代志士王盡美將赤子丹心留在齊魯大地上,用青春和熱情點燃共產主義星星之火。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這不僅是一次‘尋根問本’之旅,也是一次賡續奮斗精神之行,更是凝聚奮進力量、提升支部建設水平的務實之舉。”孟疃煙站黨支部書記孫玉軍對這次主題黨日活動這樣評價道。
扶貧濟困解難題
8月29日一早,在賈悅鎮王莊村的一塊煙田里,有一個人在忙著搶收煙葉。他并不是煙農,而是孟疃煙站黨支部黨員王棟梁。
原來,王棟梁在幫自己服務轄區的煙農李百田采收煙葉。
前不久,李百田突發腦梗被送往醫院住院治療。李百田是家里的頂梁柱,60畝煙葉的大田管理和煙葉采收、烘烤都靠他一個人。王棟梁是李百田的包線技術員,他在入戶拜訪指導時了解到李百田的情況后,當即向黨支部作了匯報。
孟疃煙站黨支部針對李百田的情況連夜召開了支部會議,共同商討幫扶措施。黨支部最后決定由支部黨員伸出援手,幫助李百田采收、烘烤煙葉,再幫他將烤后煙葉拉到煙站交售。
王棟梁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晚上專門跑到李百田家幫助進行煙葉烘烤,白天再聯系煙農專業合作社的貨車將煙葉運到煙站交售。王棟梁忙前忙后,往返于煙站、李百田的家和煙田之間,一個多星期沒有回家。
“我病得可真不是時候,現在的煙葉可是‘片葉片金’,如果不是煙站黨員幫忙,我的煙葉就爛在地里了,損失無法估量。”經過治療身體有所好轉的李百田滿懷感激地說道。
將滿足煙農需求作為努力方向、將解決煙農困難當成工作指令,一直都是孟疃煙站黨支部遵循的服務原則。為幫助煙農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該黨支部組建了黨員先鋒服務隊,開展了困難煙農“一對一”幫扶等系列活動,搭建起服務煙農的“連心橋”。今年以來,該黨支部先后幫助23戶煙農解決生產、生活難題40余個,為煙農捐款3000余元。
“一增一減”促增收
10月3日,在賈悅鎮瑯埠村的煙田里,一輛大型播種機在剛剛收完煙葉的農田里進行著播種作業。
“我在煙技員的指導下種了50畝‘冬牧70’黑麥草,等到明年5月初黑麥草長成收割后,我還要種上煙葉,在同一塊土地上實現‘一年兩收’,增加收入。”煙農唐文秀指著眼前的土地告訴筆者。
“一年兩收”是孟疃煙站黨支部探索實施的增加煙農生產收益的種植模式。該模式利用煙葉種植空檔期種植黑麥草、油菜、小麥等作物,不但不會影響正常的煙葉生產,還能讓煙農通過種植輪作作物增加收益。
圖:煙站黨支部示范推廣“一年兩熟”煙葉種植模式
近年來,農業生產結構進一步調整,生產物資和用工成本增加。為助力煙農持續增收,孟疃煙站黨支部提出通過“一增一減”實現煙農畝均年收益增加1000元的目標。所謂“一增一減”,就是借助生產模式、生產技術的全方位變革和煙用機械的全面使用,增加煙農收益、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彰顯煙葉生產優勢、促進煙農增收致富。
“推廣使用煙葉移栽機減少成本50元/畝,推廣使用起壟施肥機減少成本10元/畝,推廣使用高可用性上部煙葉生產技術增加收益500元/畝,推廣使用電能烘烤爐替代傳統燃煤爐減少成本180元/畝……”孫玉軍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煙葉生產各環節的“增減”措施和具體效益。
正是有了孟疃煙站黨支部求實創新、服務為民的努力,一批煙葉生產新模式、新技術得以落地,一批新煙用機械得以推廣使用,轄區煙葉生產管理水平、煙農綜合收益得到明顯提升。
新時代新征程,新起點新作為。孟疃煙站黨支部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投入到煙農服務工作中,為煙農托起增收致富的美好未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