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冷泉鎮對門村,剛到家門口,便聞到一股沁人心脾的百香果香味,村民徐早福樂呵呵地在此等候。
進院,徐早福和妻子李菊搬來幾條長凳,一邊招呼著大伙兒歇腳,一邊從墻角拎來一只塑料桶。塑料桶里裝滿了個大果圓的百香果,剛才聞到的香味,便是從這兒飄出的。
徐早福拿來一把水果刀,從桶里挑選出幾個品相好的百香果遞給眾人,大伙兒邊吃邊聊。
今年百香果豐收,讓徐早福樂開了花。鄧楚瑜? 攝
在對門村,徐早福一家種烤煙的時間到現在只有10年,是村里新晉的烤煙種植戶。
種烤煙前,徐早福的經歷不少:早年在鄰縣的一家養豬場打工,后來到蒙自市區一個餐館當配菜員。2004年回村種藥材,趕上市場行情好,賺了20多萬元,把家里的土坯房換成了一幢二層小樓。
種藥材賺到錢后,徐早福轉而種植普通作物。10年前,徐早福和李菊的大女兒出世,加之一家人的生活開銷,平淡的日子開始過得緊巴巴。
李菊的娘家是村里的第一批烤煙種植戶,條件要比徐早福家好很多。得知徐早福和李菊的難處后,娘家人便建議小兩口種烤煙。2012年年初,當地煙葉工作站核準了徐早福提出的種煙申請。
種烤煙的技術要求高,為了讓徐早福這樣的新煙農走穩路子,當地煙葉工作站的片區技術員對他們開起了“小灶”,從移栽到烘烤、分級,手把手傳授技術。徐早福愛學習、頭腦活,短短兩年時間,他便從一名“門外漢”變成了“好把式”。依靠種烤煙,徐家的生活條件因此發生了很大改善。
手頭寬裕,徐早福有了走多元化發展路子的想法。
去年,徐早福瞅著市場行情不錯,興沖沖地投了20萬元種生姜,誰料生姜成熟時市場價格大跌,投進去的錢打了水漂。“還好種著烤煙,不然這個坎難過去嘞。”他笑著說。
徐早福的話不假。這些年,蒙自市煙草專賣局按照上級部署,持續助力全市各煙區基礎設施建設,僅在對門村,便出資修建了1條長度1公里多的機耕路,惠及沿路上千畝耕地,其中就有徐早福流轉的30多畝煙地。
雖然遇到了困難,但徐早福沒有打退堂鼓,今年,他在向人請教學技術的基礎上,嘗試種下了4畝百香果。精心照料下,百香果獲得豐收,畝均收入5000多元。
“明年擴大百香果的種植面積。如果村里有人感興趣,我帶著他們一起種。”說話間,徐早福從桶里拿出一個果形圓潤的百香果,用力掰開后,果香四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