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品種今年的田間表現也很好,烘烤表現也好,種植的時候你們要注意好農肥的比例……”在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寨子口村的煙田里,品種試驗工作負責人查文菊和農戶分享品種種植技術要點。她不僅是一位嚴謹的科研工作者,更是受煙農和同事尊敬的“查老師”,因為只要涉及到烤煙種植的問題,她總是能想盡一切辦法給出答案。
查文菊在試驗田記錄移栽情況。
以土地為紙
20世紀90年代的富源縣,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及優越的小區氣候,被選定為全國烤煙品種試驗西南區云南曲靖試驗點。查文菊作為那時少有的高材生,一來便被安排到技術試驗崗上,從此開始了生產試驗工作,這一干,就是28年。
烤煙品種試驗是烤煙新品種選育和生產推廣的重要中間環節,旨在通過研究烤煙新品種在不同生態區的性狀表現,為新品種的鑒定、推廣和生產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品種試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煙葉的質量能不能提高、煙農的收益能不能提高,都和它息息相關。”查文菊介紹著自己的品種實驗地,“這里有200畝,今年引進了全國、全省的40個品種在這里進行試種和實驗。”查文菊先后引進過超過400個品種進行試種和試驗,為品種培育推廣作出了積極貢獻。
“今年我們主要在推廣3個品種,這3個品種田間表現好,農戶反映烘烤表現也好。”查文菊說。
以踏實為筆
比起一名職工,查文菊更愿意把自己定位為一名農民。春夏秋冬,嚴寒酷暑,她堅持著不變的作息,天不亮就到煙田,天黑了才出發回家,沒有周末,更沒有假期,她的生物鐘只與烤煙的生長周期同頻,她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記錄烤煙生長中每天變化著的數據。
“有了詳細和豐富的數據才能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對比。”查文菊習慣隨身帶一個筆記本,上面記錄了密密麻麻的數據,她總是把本子保護得很好,她習慣先把它放進一個塑料真空袋里,并把塑料袋的膠條壓緊,然后才放進她的雙肩包中,在查文菊心里,厚實的數據才是科研者的底氣。
這些年來,她完成了20余萬組數據、300余套圖片的采集,撰寫了100余篇、40余萬字的技術總結。像這樣的本子,查文菊攢了30余本,這些數據不僅記錄了試驗田不同品種的烤煙成長歷程,也記錄下她28年間從一個青澀學生到行業專家的蛻變。
張保良是品種試驗的參與農戶之一,他和查文菊已經合作多年。“查老師是品種試驗的專家,但不是所有懂品種試驗技術的人都能干查老師這個工作。”張保良認為對品種試驗這份工作來說,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能吃苦耐勞,能踏踏實實靜下心來守住這片土地,因為品種試驗是用漫長的時間來度量結果的工作。“我和查老師合作這么多年,她是我見過的最能吃苦的人,問她關于烤煙種植的問題她都能回答,是個真專家,但更像個農民。”
以堅守成詩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積累,查文菊的實驗項目多次獲得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她也發表了數篇烤煙生產方面的著作論文,獲得了26個專利證書,并多次被曲靖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富源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表彰為“優秀生產工作者”“先進個人”。這些肯定的背后,是她28年用青春和歲月換來的勛章,更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
“煙農很不容易,育種老師也很辛苦,如果我不認真做實驗,不仔細記數據,不能做到準確反饋,不能為煙農選育經濟回報高的品種,那就辜負了這份工作。”查文菊從不敘述自己的辛苦,但卻珍視別人的付出。
再過一年,查文菊就要離開自己的崗位到齡退休了。站好最后一班崗,是她給予這個從事了近30年的崗位最好的告別,也是她留下的最好的紀念。用自己的執著與忠誠、熱愛和堅韌,為農戶解惑,為烤煙發展護航。天又亮了,她還是像28年前第一次到崗位報到那樣,向著那片希望的土地出發。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