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起來步履飛快,干起來干脆利索,從不拖泥帶水,雷厲風行,說到做到,以腳步丈量責任;
他指導上考慮周全,服務上用心細致,用情用力幫助煙農增加收入,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他能及早發現,別人解決不了的難題他能努力解決,有一把令人羨慕的“金剛鉆”,深得煙農的信任;
……
他就是山東濰坊安丘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輝渠煙站質量主檢劉玉祥。今年 43歲的他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扎根煙葉基層的第一線和服務煙農的最前沿,22年的默默堅守,22年的擔當奉獻,讓他已然從一個煙葉生產技術指導的“小白”成長為一名幫助煙農增收致富的“好把式”,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圖為劉玉祥(右)正指導煙農科學打頂留葉
腳步丈量責任,在多走多轉中多學多練
煙葉生產年復一年、日如一日,一年下來,就會進入下一年的周而復始。煙葉生產的環節相對固定,各環節的生產技術措施和管理要求也大致相同。如何在實踐中學習技術、積累經驗、提升水平,便成了對煙葉生產基層一線人員的基本要求。
劉玉祥2000年在官莊煙站參加工作時,有的只是在學校里掌握的煙葉栽培及調制等基礎知識,如何將這些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有效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在活學活用中及時幫助指導煙農解決日常生產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便成為劉玉祥工作后遇到的第一個難題。
打鐵必須自身硬。為盡快突破自身遇到的工作瓶頸,劉玉祥虛心向煙站的同事學習,他努力學深吃透煙葉生產的各項技術措施,著力掌握煙葉各個環節的管理要求,全力把握煙葉采收烘烤的注意事項,通過不斷錘煉、不斷磨礪,較為扎實地掌握了做好煙農服務指導的基本功。
在劉玉祥看來,做好煙葉生產技術服務指導工作,需要以腳步丈量責任,只有在多走多轉中才能及時發現問題、深入分析問題,只有在多學多練中才能有效解決難題、不斷突破瓶頸。“從茬口選擇到土地流轉,從煙葉移栽到大田管理,從采收烘烤到煙葉初分,哪個環節劉玉祥都沒少操心。每個煙田地塊在哪里他都熟,哪塊煙葉的長勢如何他比我還清楚,因為他比我轉得還勤、看得更仔細,所以對我的服務指導很及時、很到位。”安丘市輝渠鎮董家宅村煙農李學武感激地說。
煙農利益無小事,以促農增收為己任
想煙農之所想,急煙農之所急,念煙農之所盼,這絕非是一句空話,對劉玉祥而言,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只有他自己最懂。“煙葉生產跟土地打交道,煙農風里來、雨里去的,一年下來很不容易,只有把煙田管好、把煙葉采收烘烤好,盡已所能地幫助煙農增加收入,才不負自己的職責。”劉玉祥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
經過一年一年日積月累的積淀,劉玉祥有了自己的“真經”:在煙葉生產投入上,他認為該花的錢一定要花,只有足夠的投入,才有理想的預期,要努力追求投入產出比的最大化;在煙葉生產管理上,他認為要抓住關鍵環節和重點事項,提前考慮、細致落實,把問題考慮全面有助于深入解決問題,把工作落實細致才能提高煙田管理水準;在煙葉采收烘烤上,他認為要“片葉不丟”,煙葉采收的初期要挑選著采,根據各地塊的煙葉成熟情況,有幾片煙葉成熟就采收幾片,做到生不采、熟不丟;在地塊選擇上,他認為需要摸清每一塊地塊的前茬作物、施肥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心中有數、精準施肥。
煙農利益無小事,貫穿在煙葉生產的全環節,更體現在服務煙農的各方面。劉玉祥作為煙站質量主檢,他不僅要指導煙農向煙葉大田管理要數量、要質量、要效益,而且更要公平公正地收購煙葉,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對此,輝渠煙站微機員李巧麗深有感觸地說:“今年煙葉收購期間,我們一共拍了3萬多張定級照片,每一張照片都規范清晰、符合要求,每一張照片就是一筐煙葉,這便是劉玉祥嚴把收購質量、公平公正收購、用心服務煙農的最好見證。”
煙葉采收烘烤和收購環節時間緊、任務重,為了幫煙農節省等待時間,劉玉祥提前思考,統籌煙葉收購各環節安排,指導前場的專分散收人員分類裝筐、排筐運往定級區,他則逐筐翻查煙葉純度是否一致,嚴格把控水分超限,然后定級、放等級牌、拍照、稱重入庫,提高了煙葉收購等級純度和收購效率。“我今年種了70畝煙葉,純收入達14多萬元。能有這么好的收入,多虧了劉玉祥的及時幫助和有力指導,他拿著我們煙農的事比他自己的還急。”安丘市輝渠鎮馬灣村煙農李友感激地說。
圖為劉玉祥(左)正同煙農一起查看煙葉長勢,以便針對性指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