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負”到“富”
秋已盡,冬又來,二次收獲正當時。再過幾天,龔瓊英就要穿梭于田間地頭,把輪種的百畝蘿卜賣出,“曬好的蘿卜絲又是一筆不少的收入。”龔瓊英心情舒暢,笑容中透露著豐收的喜悅。
“1996年,我嫁到北城后,也想像其他人一樣種烤煙,但因為家人都沒有經驗,當時基礎設施也不好,遭到了老公的反對,好在試種一畝后收入2365元,后面就一直種著三四畝。”回想第一次種烤煙的經歷,龔瓊英深有感觸。
2013年,龔瓊英種植了15畝辣椒,因為質量好,畝均收入8000元,于是次年擴種至30畝,但辣椒市場價急劇下跌,加之昂貴的運輸費,多半辣椒都沒賣出,畝均收入僅有1000元。同年丈夫下崗,龔瓊英“拆了東墻補西墻”,背上了二十萬元的債務,家庭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只能靠僅有的幾畝地維持生活。
可以輸,但絕對不認輸。龔瓊英意識到,想要“翻身”必須搏一搏。2017年,在技術人員的宣傳動員下,龔瓊英抓住“煙農貸”政策機遇,通過土地流轉承包鄰村18畝土地種植烤煙,靠著自強不息的精神,還清了所有債務。
“種植有保障,效益很穩定。”2018年,嘗到甜頭的龔瓊英把烤煙擴種至240畝,今年又擴種到310畝。龔瓊英的“用工小隊”固定有20多人,采、編、烤、分時達40多人。“今年工人工資加種植成本就有130多萬元,單烤煙就有50多萬元的純收入,預計蘿卜保底純收入也有10多萬元。雖然期間因為冰雹損失了100多畝,但好在通過商業險和附加險理賠了80%,我種得很放心。”龔瓊英介紹,現在不僅有“煙農貸”的啟動資金保障,每畝還有各項種前種后扶持補貼1000多元,街道和煙站也會提供全程式農技支持和“直收直調”等服務。
從一個人干到帶動一群人干
除了煙農大戶的身份外,龔瓊英現在還是村合作社的技術指導員。龔瓊英說:“有時候種植技術更新了,我就及時和同村煙農交流經驗,隔壁村的有時也會打電話來咨詢,合作社每月還發給我1600元的工錢。”在龔瓊英的影響帶動下,村里現有7戶種植30畝以上的煙農,村民田紹蘭就是其中之一。“現在種煙效益一年比一年好,2019年,我開始跟著龔瓊英擴種烤煙,今年我家種了30畝,純收入在10萬元左右。”田紹蘭說。
今年,云南玉溪市紅塔區北城街道烤煙種植面積4100畝,煙葉收購量高達57萬公斤,上等煙比例達73.79%,實現了煙農交售收入、畝均種煙收入、戶均種煙收入、煙葉收購均價、上繳地方煙葉稅“五增長”。
據北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健武介紹,為縮小煙農種植水平差異,街道通過打造大石板社區三組、刺桐關社區六組兩片鄉級樣板煙田,以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方式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抓實生產布局、重點技術推廣等各項工作。同時,緊密聯動煙站及村小組,不斷加強煙葉生產各環節技術培訓,著力培育發展愛“三農”、愛煙葉、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守誠信的職業煙農,龔瓊英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談到下一步計劃時,龔瓊英告訴記者,會穩住種植面積,更加堅定種植信心。希望明年能再增加4座電烤房,以滿足更大的烘烤需求。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