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時間把煙田冬耕完噠,我忙里偷閑去工地賺外快。”
“嗯!”
1月3日一大早,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高樂山鎮頭莊壩村2組煙農楊通軍、舒明英夫婦搶抓瑞雪滋潤后的大地的有利時機,喂過生豬,沿著蜿蜒的生產路進入煙田,啟動旋耕機,又在嚴冬時節,開啟了以煙葉為主,飼養生豬和務工掙錢的多元增收模式,一心要讓勤勞致富的康樂日子更加香甜。
年過五旬的楊通軍、舒明英夫婦是對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莊稼人。自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楊通軍跟隨父母種煙,在煙葉技術員的指導下,學到了一手科學種煙的好手藝,成為了名聲響當當的種煙好把式。
近年來,夫婦倆把煙葉作為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來發展,始終將種植面積保持在30畝,收入維持在10萬元以上,多次被縣、鎮煙草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表彰為“種煙能手”。他倆家不僅修建洋房、添置小轎車,還成為了金融部門的VIP客戶,過著令人羨慕的日子。
“這些年,我倆租賃鄉親們的好田好土輪作種煙,每年只有10來萬塊錢的入賬,但除去孩子讀書、日常開支后剩不了多少。”突然有一天,雙眉緊鎖的舒明英,坐在窗明幾凈,爐火通紅的火爐旁,打開心扉與楊通軍開起家庭會,商量著尋找拓展增收渠道的辦法。
楊通軍用手捂著頭,沉思了一會說:“哎,我也在想這個事,就是不曉得從哪里入手呢。”
“楊哥,你閑不住,不妨在農閑的時候用以前學到的手藝去給人家扎鋼筋、倒地坪?”正當他倆發愁之際,負責該村煙葉生產的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高樂山煙葉收購站煙葉技術員熊顯剛走進了家門,當參謀、點迷津,做起起了楊通軍忙里借閑務工增收的工作,引導他倆將煙草部門支持、鼓勵煙農走“煙葉+N”多業融合增收、穩定煙農隊伍、推進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道路的愿景變成現實。
裝模、拉鋼筋和倒地坪是楊通軍的拿手絕活,何不利用空閑的時候去打短工增收呢?心里豁然開朗的夫婦倆一琢磨,覺得這真是一個好辦法。
想到做到的楊通軍在煙技員的指導下,按照煙草部門制定的技術規程緊趕慢趕忙完移栽、管理和采烤等各個季節農活后,就駕駛著裝載鋼筋調制機的農用車,進農家、去工地,干起了調制鋼筋、裝模板、倒地坪、修筑道路的活。
春去秋來,夫婦倆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稱心如意的豐收年。
“這幾年,你在賣完煙葉后的三個多月空閑時間,去幫人調制鋼筋的30多天,每天400塊錢,每年有15000多塊錢的收入。”舒明英緊鎖的雙眉不僅逐漸舒展開來,收獲的喜悅也盡情地洋溢在臉上。
“別急,還記不記得?在每年農閑的時候我去幫人做零工有多少‘銀子’進腰包?”舒明英的話音剛落,楊通軍就催促老婆算算自己每年的務工收入到底有多少。
“裝模板30天,倒地坪15天,修公路40天,200塊錢一天,一共70多天,又有14000多呢!”舒明英如數家珍地道出了心里的那本明白賬。
真是賬不算不明,越算心里越敞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夫婦倆要將每年的收入來個大盤存。
楊通軍、舒明英經過仔細盤算,算出了喜悅,算出了自信:夫婦倆每年賣煙收入10余萬元,楊通軍務工收入3萬多元,舒明英養豬賣了近4萬元,其他收入還有1萬多,近20萬元的現金收入甜透了夫婦倆的心。
開弓沒有回頭箭。2020年,楊通軍、舒明英夫婦投入資金購進七葉一枝花種子,培育苗圃,計劃發展名貴中藥材種植,再增一條增收路。2021年冬天,他倆又通過以干待助的方式,投入資金2萬元,請來挖掘機將兩條約1.5公里長的生產路修進了煙田。
在瑞雪兆豐年的季節,楊通軍、舒明英夫婦躬身煙田、往返工地、飼養生豬……信心十足地邁開了以煙為主,多業融合增收,讓日子過得更加滋潤的新步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