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葉生產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煙草行業發展的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行業順應農業農村發展大勢,不僅把煙葉發展作為煙草經濟的重要支撐,更作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助推鄉村振興的優勢產業,積極構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專業服務為支撐的現代煙草農業經營體系,加快培育家庭農場、煙農專業合作社、產業綜合體等新型種植經營主體,著力建設新型職業煙農隊伍,以“穩煙農”保障推動“強煙葉”,更有力地助推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
2022年,對于陜西省咸陽市90后煙農李永強來說,又是一個幸福年。他在旬邑縣馬欄鎮種植煙葉510畝,是農機農藝融合示范田,畝產360斤,總產值224萬元,成為新型種煙主體的帶頭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加強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
“過去種煙靠‘老把式’,如今要靠高素質。”60多歲的老煙農王孝祥深有體會。他2021年從甘肅省正寧縣專程來到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馬欄鎮種植煙葉,2022年種植的85畝煙葉,產值近30萬元。他不僅是種煙能手,還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機長”,學習了無人機駕駛技術進行植保作業,并取得了《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操作手合格證》。還有煙葉育苗能手張煊、煙葉烘烤能手任磊磊等,像他們這些懂技術的職業煙農,已經成為咸陽煙葉發展的核心力量。
《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明確提出:“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薄丁笆奈濉比珖r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也確定了“培育500萬名高素質農民”的目標。王孝祥雖然已經年過花甲,但他的“小目標”就是做一名高素質煙農,真正成為鄉土人才,在農村這片廣袤的天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強農興農,人才為本。發展現代煙草農業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煙農隊伍。黨的二十大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出了重大決策部署,明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舉措。在陜西咸陽這片有著50年煙葉種植史的土地上,咸陽煙草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樹立“以煙農為中心”的產業發展思路,始終堅守精耕優質“第一車間”理念,緊密結合區域三農工作發展規劃和煙農隊伍現狀,建立健全高素質煙農培養體系,提高自主培養能力和質量,發揮鄉土人才之智,筑牢鄉村振興人才基礎。
——差異化培育,讓“技術能手”成為“金葉工匠”。針對當前煙農隊伍知識結構、技術技能、種植經驗等實際情況,堅持需求導向,因人而異、精準施策,開展差異化、有針對性教育培訓。圍繞煙葉生產各環節關鍵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結合職業煙農培訓認定,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當地農廣校及網絡教育資源等,開展技術培訓,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全面提升煙農的生產技術水平。同時,把煙農納入“產學研”科技項目研究當中,充分利用創新工作室、金葉科技小院等平臺,緊盯生產實踐中存在的短板弱項、遇到的問題難關,開展科技攻關,讓“土專家”“田秀才”真正成為煙葉生產中的“能工巧匠”,造就更多的實用人才。
——專業化指導,讓“傳統生產操作者”成為 “現代經營管理者”。圍繞家庭農場、煙農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各類煙葉種植主體的專業化服務需求,創新拓展技術服務、經營管理指導的內容和方法,建立適應新型種植主體的服務指導機制,加強生產組織、經營管理等知識的教育培訓,落實專人專責全程包抓幫扶制度,讓煙農從具體的生產操作者轉型為種植主體的管理者,不斷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以最佳管理模式提質增效。要因地制宜優化扶持政策,完善煙基設施建設,加強農機農藝融合,發展產業綜合體,推動煙葉與大農業融合,促進多元增收。同時,強化示范引領,樹立先進典型,組織開展煙葉種植“示范家庭農場”“示范新型種植主體”創建活動,對管理能力強、種植收益好、引領帶動作用明顯的主體進行認定表彰,讓更多高素質煙農,主動投身到新型煙葉種植主體高質量發展中,帶動更多的人合力共謀鄉村振興發展大計,推動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數字化賦能,讓“會種煙”成為“慧種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提出了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的重點任務。借數字轉型,上“云端”發力,數字化已經嵌入煙葉生產經營領域的各環節,推動著煙葉生產方式的新變革。煙農隊伍同樣需要跟進數字鄉村建設步伐,提升數字素養與技能,從“會種煙”向“慧種煙”轉變,就需要引進和培養一批成長于互聯網時代,具備新理念、高學歷、高技能的“新農人”,讓他們在農機農藝融合、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數字化新能源烤房建設使用、農業綜合體建設管理、煙葉產業鏈大數據建設等科技創新中,成為高素質煙農中的創新創業先鋒,加速推進智慧煙草農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的翅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